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宋老师抱着一大摞新书走进教室。他把书放在讲桌上,然后翻了几下,便对大家说:“同学们,这些书里有几本弄皱了皮,这本最差。”说着,他拿起一本被捆书的纸绳勒坏了书皮的书,继续对大家说:“这本书怎么办?”他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我也随着大家举起了手。
宋老师想了想,问我:“栗磊,你看应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把书往空中一扔,落在谁那就归谁。”宋老师听了,微笑着摇了摇头对我说:“栗磊,你先坐下。”接着,宋老师又问了才小梅,才小梅说:“把这本书夹在那一摞书里,发到谁那就算谁的。”宋老师听了,仍旧让她坐下。
最后,宋老师问张洋:“张洋,你看应该怎么办?”张洋说:“我看这本书就给我吧!”
宋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大家说:“这正是我所希望的回答 ”
宋老师的话还没讲完,只听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嚷道:“问我我也是这样回答。”“我也是这样回答。”宋老师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
他接着说:“往空中一扔也好,夹在那一摞书里也好,有你得到这本书的可能,也有你得不到这本书的可能。张洋是第一个要这本书的,我就把这本书发给张洋。”
张洋走过去接过宋老师发给她的一本坏书,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这时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过了一会儿,老师开始发书了,他发到我这,微笑着对我说:“栗磊,你怎么就没想出好办法呢?”我听了宋老师的话,更加惭愧,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
放学的路上,我思索着:我为什么没想出好办法呢?主要原因就是我并不是心甘情愿地想要那本坏书。今后,我一定向张洋同学学习,做一个先人后己的好学生。
【评析】
语言描写是本文一大特点,而将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起来,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发书过程中各人的回答都是独特的,既展示着不同的思想境界,又显示了各自的性格特征。对话简炼、鲜明,可见小作者善于观察,对不同人物的不同语言有进行分析、提炼加工的习惯;独白的语言也较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把小作者思想认识的提高,决心“做一个先人后己的好学生”的过程生动地展示了出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