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史书《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本书为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所述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计242年。
古人以“春秋”代表一年,记述一年中发生的大事则称为“春秋史”,此为鲁国国史。
《春秋》文字简短,仅记结果和结论,表达委婉曲折,寓有褒贬之意,后世称为“春秋笔法”。解释《春秋》的《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多用事实解释《春秋》,也为儒家经典之一,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考证,是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撰,清代康有为认为它是西汉末刘歆改编,当代学者认为它是战国初期学者根据各国史料编成,其中保存了许多宝贵的哲学思想资料和历史资料,介绍了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说、无神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发展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周末期已经开始动摇的宗教天道观的进一步瓦解,文字优美,记事详明,实为中国古代一部史学和文学名着。《春秋公羊传》亦为儒家经典,旧题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撰,它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着重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多牵强附会之处,史实记载较简略,历代今文经学家时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是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其中“大一统”主张,对统一封建社会起了促进作用。
《春秋榖梁传》,也是儒家经典之一,旧题榖梁赤撰(赤或作喜、嘉、俶、寘)。据后人考证,初仅口耳流传,西汉时才写定成书,它的重点也在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体裁及解释方法与《公羊传》相近,但具体说法有不少歧异,对后世的影响比《公羊传》小,是研究战国至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