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着的选集。
儒家经典之一。汉宣帝时(前73-前49)戴德选集古代各种关于礼仪的论述共85篇,称作《大戴礼记》,戴德侄子戴圣又从《大戴礼记》中选定49篇,称作《小戴礼记》,简称《礼记》,令本为东汉郑玄注本。有《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篇。
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内容分为两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二是关于礼乐制度,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宗法制度的演变情况。《礼记》内容丰富,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方面,其中《冠义》、《婚义》、《乡饮酒义》、《射义》、《聘义》等篇,是对于《仪礼》的说明,与哲学关系不大。而《中庸》、《大学》、《礼运》、《檀弓》等篇,则是研究儒家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料。《中庸》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贯通天地的绝对精神,既是天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的实践原则。
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讲伦理、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礼运》对儒家理想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作了典型的描述,故有“礼运大同”之称,其中还提出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治,是进入“大同”之前的低级阶段。“大同”思想对后来思想家如洪秀全、孙中山等都有影响。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思想和文物制度的重要参考书。《大戴礼记》原85篇,现存第39篇至81篇,又缺第72篇。其中《劝学篇》、《三本篇》采自《荀子》;《保傅》、《礼察》采自贾谊着作,书中杂采了战国后期至汉代儒家的文章,现存的注本有北周卢辩的《大戴礼记注》,清代孔广森的《大戴礼记补注》和王聘珍的《大戴礼记解诂》。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