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墨家学派的着作总集。

学术界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记述编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中国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

墨家是儒家的反对派,先秦时期和儒家一样都是着名的学派,并称“显学”,到西汉中期,统治者崇儒抑墨,墨家逐渐湮没不闻,成为绝学。至清中叶,墨家着作才被人们重视研究。

《汉书·艺文志》着录《墨子》71篇,现存53篇。《墨子》阐明了以“众之耳目之实”为认识来源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认为人只能认识人们的感觉器官所能感觉到的客观实际,如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存在,就必须以众人的感觉经验为依据,如果大家都听到看到则证明它存在,反之则不存在。由此提出了检验认识标准的“三表法”:“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明辨是非要以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为依据,要以考察百姓耳目见闻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统治者的政治活动,要看是否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强调了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实际社会效果对检验认识的决定作用,反对主观成见。《墨子》在名实关系上主张“取实予名”,即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名称、概念。《墨子》显示了前期墨家“尚力”、“非命”与“天志”、“明鬼”的思想矛盾:一方面强调“尚力”、“非命”,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这一观点与儒家的“天命观”是对立的;但另一方面又肯定“天志”和“明鬼”,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顺天的意志行事,可得到赏,逆天的意志行事,则得到罚,但这种“天志”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神秘天命,而是劳动群众利益与意志的体现。

《墨子》还论证了鬼神的客观存在。《墨子》认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社会上存在着等级差别及各种矛盾——“别”,正由于社会有“别”,产生了“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等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对此,只能用“兼以易别”,用“兼”来取代“别”。“兼”即视天下为一体,不分彼此,用“兼相爱”和“非攻”的口号,反对掠夺战争,改变社会上“交相恶”的关系。

这是《墨子》的社会观。墨子“非乐”、“节用”、“节葬”的主张是反统治者“繁饰礼乐”的奢侈生活而提出的。

但过分反对消费则反映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眼光。《墨子》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墨家还形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后期墨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古代逻辑学体系。

墨子是当时社会小生产者利益的代表,因此他的学说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先秦诸子中,他的学说独具特色,影响巨大。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其《备城门》、《号令》、《杂守》等十一篇,可以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军事着作之一。注释本有清孙诒让的《墨子间诂》。

为您推荐

《爱者之言-《墨子》选读》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中华根文化 中学生读本》丛书共15本,关注中华文化之根,选取了先秦时期有代表性的多家著作,经史子集均有涉猎,让中学生亲近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经久不息的魅力和往昔先哲的智慧。 书籍特色..

《墨子趣谈》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系墨学研究专家孙中原教授推出的解读墨家学派理论的大众化读物。该书开篇介绍墨家学派的形成及在先秦百家争鸣中的重要地位,以巧手慧心篇、哲理新探篇、舌战方术篇、智者理国篇、道德妙语篇、军事谋略篇六..

《墨子与墨学》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墨子与墨学》主要内容包括:创说与活动、生产观和科技理论、节约观和非乐论、政治伦理观、战争观和军事学、军事游说活动、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并从这些方..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墨子》内容简介|作者

《墨子》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墨子》是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

《兼爱者-墨子传》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   作家陈为人广泛收罗材料,迎难而进,撰成此书,别开生面地展示了墨子毕生事略及墨家学说原貌,在现有的墨子传记作品中可谓独树一帜。相信广大读者会喜欢这部新的墨子传。  ..

《墨子全鉴(典藏版)》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墨子全鉴(珍藏版)》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量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一般被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墨子精粹》一书,选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