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着。
王充(27约97),中国东汉时期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全书共30卷,分85篇,其中《招致》篇有目无文,实为84篇。始作于永平2年(59年),历时30年多完成。
书中首先提出了“元气自然”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和否定了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认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的统一的物质元素,人和万物都是由“气”凝聚而成,物坏人死则复归于气,这是一个“自生”、“无为”的物质变化过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万物与人都有生死,而气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驳斥了神学目的论,把“天”还原为“自然之天”,自己运动变化,不需“天意”安排,那种认为“天生五谷以食人”的谬见,不过是使天成了一个有目的的人格神罢了。同天地万物一样,人也是由物质性的元气构成,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人的聪明智慧等精神现象,是由于人的形体内含有一种极细微精致的元气——“精气”的缘故,人死之后,精神便不能独立存在了。王充对人的精神现象所作的唯物主义解释,否定了精神可以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不死的观点。其次,在认识论上,否定圣人生而知之的先验论,提出了注重效验的“知物由学”的认识论主张,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活动获得的。
王充认为汉代盛行的圣人“生而知之”的说法不过是一种臆想的神话,世上根本就没有“不学自知”、“生而知之”的圣人。
指出认识过程,首先从感觉经验开始,使人的感觉器官与认识对象相接触,获得感觉经验,然后用理性推理的方法,对感觉经验进行理性加工,才能辨明虚实、判定是非。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标准问题上,提出了“效验”这一范畴,认为认识必须经过实际效验的检验,看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凡符合的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在历史观上,反对崇古非今的历史观,坚持历史进化论,认为历史不是倒退的,而是一个从饮血茹毛到饮井食粟,从岩居穴处到有宫室衣服的进化过程。当然,他也认为人与动物都是由永恒不变的元气构成的,因此历史运动只是“百代同道”的循环,王充由经验论的思维途径,导致了直观性错误,从而使自己陷入了命定论的泥淖。《论衡》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针对当时流行的虚妄之言,引用了丰富的科学资料,从多方面分析、批判了谶纬神学,把中国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推进了一步。
王充不仅是一个有广博知识的学者,而且也是一个勇于向封建道统挑战的思想家,他的着作充满了战斗精神,具有犀利的批判锋芒,对后世反封建的思想斗争具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