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着。
周敦颐(1017-1073),中国北宋哲学家。本文是对所绘《太极图》写的说明,是周敦颐的重要哲学着作。
全文仅250余字,但其中探讨的问题却很广泛,为宋明道学发展提供了立论根据和思想资料。本文兼采《易》说和道家思想,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提出以“太极”为中心“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
即先有无极,而后才有太极。“无极”,来源于道家和道教的经典,基本内涵相当于“虚无”这个概念。“太极”指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的状态。“太极”由“无极”而来。从表面看,那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的状态似乎是由虚无而来的,但由于周敦颐把“无极”与“太极”结合起来,把它们都看作万物本原的实体,并把实体规定为实有而非物、本无而不空的绝对体,所以“无极而太极”的实体,虽然可以说是“无”,但“无”中包含“有”,不是绝对的虚无;“太极本无极”的实体虽然可以说是“有”,但“有”又本之于无,并非实在的“有”。在物质运动的源泉问题上,提出了“物则不通,神妙万物”的动静观,认为运动与静止不能割裂,“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其中有辩证法思想因素。但又认为,物质世界的动与静都是绝对的,不能相互含摄、转化,只是由于“太极”之“神”这一精神动力的自我运动,才造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与静相互含摄、转化,使物质世界产生微妙的变化。这里由于受唯心主义的本体论的限制,使周敦颐的辩证观点不能坚持到底。
作者还指出,正是由于“太极”的“一动一静”,产生出阴阳五行,凝化为世界万物,决定着万物的发展变化。还提出“主静立人极”的伦理观。圣人模仿“太极”建立了“人极”,才形成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等一整套封建等级秩序。他又把“人极”解释为“诚”,“诚”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太极图说》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朱熹作《太极图说解》加以发挥,遂成为程朱派理学的理论基础。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