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说》

周敦颐着。

周敦颐(1017-1073),中国北宋哲学家。本文是对所绘《太极图》写的说明,是周敦颐的重要哲学着作。

全文仅250余字,但其中探讨的问题却很广泛,为宋明道学发展提供了立论根据和思想资料。本文兼采《易》说和道家思想,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提出以“太极”为中心“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

即先有无极,而后才有太极。“无极”,来源于道家和道教的经典,基本内涵相当于“虚无”这个概念。“太极”指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的状态。“太极”由“无极”而来。从表面看,那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的状态似乎是由虚无而来的,但由于周敦颐把“无极”与“太极”结合起来,把它们都看作万物本原的实体,并把实体规定为实有而非物、本无而不空的绝对体,所以“无极而太极”的实体,虽然可以说是“无”,但“无”中包含“有”,不是绝对的虚无;“太极本无极”的实体虽然可以说是“有”,但“有”又本之于无,并非实在的“有”。在物质运动的源泉问题上,提出了“物则不通,神妙万物”的动静观,认为运动与静止不能割裂,“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其中有辩证法思想因素。但又认为,物质世界的动与静都是绝对的,不能相互含摄、转化,只是由于“太极”之“神”这一精神动力的自我运动,才造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与静相互含摄、转化,使物质世界产生微妙的变化。这里由于受唯心主义的本体论的限制,使周敦颐的辩证观点不能坚持到底。

作者还指出,正是由于“太极”的“一动一静”,产生出阴阳五行,凝化为世界万物,决定着万物的发展变化。还提出“主静立人极”的伦理观。圣人模仿“太极”建立了“人极”,才形成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等一整套封建等级秩序。他又把“人极”解释为“诚”,“诚”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太极图说》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朱熹作《太极图说解》加以发挥,遂成为程朱派理学的理论基础。

为您推荐

《正蒙》

张载着。 张载(1020-1077),因居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中国北宋哲学家。长期在关中讲学,所创学派被称为“关学”。《正蒙》约写成于熙宁9年(1067年)。共9卷、..

《二程全书》

程颢、程颐兄弟着作汇编。 程颢(1032-1085),学者称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学者称伊川先生。二程为同胞兄弟,中国北宋哲学家,共同创立“洛学”学派,同为道学(理学)的奠基人..

《四书集注》

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释集。 朱熹(1130-1200),中国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四书集注》是朱熹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宋明理学的权威性着作..

《传习录》

《焚书》

李贽着。 李贽(1527-1602),中国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全书共6卷,包括书信、杂述、史论、诗歌等,表述了李贽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焚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作者针对当时权..

《明儒学案》

黄宗羲着。 黄宗羲(1610-1695),中国明清之际哲学家、思想家,与孙奇逢、李颙并称三大儒。黄宗羲学问渊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释道之书,都很有研究,史学上成就..

《宋元学案》

黄宗羲、黄百家、全祖望着。 黄宗羲(1610-1695),中国明清之际哲学家、思想家。黄宗羲继《明儒学案》之后于1676-1695年编纂完成17卷,后经其子百家、私淑全祖望续修,又经宗羲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