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王守仁着。

王守仁(1472-1529),因曾隐居绍兴阳明洞,后又创办阳明书院,世称阳明先生,中国明代哲学家。《传习录》由王守仁的弟子徐爱、钱德洪等辑录,编入《王文成公全书》作为首篇。

全书分上、中、下3卷。上卷曾经王守仁审阅,偏重批评朱熹增改的《大学》古本,反复阐述他的格物致知新说,以及心与理一、知行合一的思想。

中卷为王守仁的亲笔,是其晚年成熟时期的着作,系统地阐述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物合一、天人合一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等思想。下卷虽未经王守仁审阅,但解说他晚年各种思想比较详细。具体来说,书中提出了“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这是在夸大“心”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的。王守仁认为,“心”在认识活动中起着主宰作用,是最真实、最本质的存在。

心产生知觉、意识;知觉、意识产生各种事物;因此天地万物都是“心”的派生物,不能离开主体之“心”而独立存在。

由此又派生出“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的观点,把一切事物、法则乃至道德原则都归结为“心”的产物。在认识论上,提出了“致良知”的认识论主张。

作者把认识的对象“天理”同时也看成认识的主体——“良知”。因此主体认识对象,只不过是把“良知”(即“天理”)推广到各种事物中去,使事物各具其理;同时,“良知”还是认识的标准,是判断认识是否正确的“是非之心”(也是作为封建伦理标准的“好恶之情”)。书中还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观点,认为知和行仅是在观念上有层次的差别,“知”指直觉,“行”指感情欲望,如看到好的颜色会喜欢,对恶臭会产生厌恶,这就是“知行合一”。实际上,“知”是对于封建伦理道德的认识,“行”是对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实践,“知行合一”说是研究封建伦理道德的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问题。在知行问题上,还提出知与行不可分开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把对于封建道德的认识当成是封建道德实践的指导和出发点;把对于封建道德的实践当成封建道德认识的实现和归宿点。《传习录》集中国古代哲学主观唯心主义之大成,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为您推荐

《传习三分院》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以白蓝京郊院子生活为叙事语境,围绕日常生活与传统家具(以明式家具为代表)之间的相互影响展开描述,将传统家具的研究置于日常生活的空间场景中,以四季的时光串联起来,如同一幅小院的春秋手卷,展之,微风拂面。 书..

《稷下传习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稷下传习集》所收为各篇论文,为袁世硕先生 就明清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些具体论题的看法,涉及中 国古代文学史问题研究、作品版本考辨、作者生平考 述..

《澄明之境-问道《传习录》》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有一句名言:“我的一生,是无意识自我实现的一生。”(《回忆·梦·思考》)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传统中国儒家哲学则认为:“我的一生,是有意识自我实现的一生。”在读毕《传习..

《王阳明传习录-叶圣陶校注版》内容简介|作者

《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由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马长勋先生口述, 其弟子王子鹏整理。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部分为人物篇, 主要介绍吴式太极拳第二、三代传人的武功、故事, 以及马长勋先生在第四代传人刘晚苍先生处的学习经历。第..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传习录》收录了明代**大家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系统地反映了阳明**的内涵,是学习**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它所阐述的为人处世之道,即使在今天,依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备受世人推崇。可是多年来,《传..

《心法-传习录中的知与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同类好书推荐: 1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立功、立德、立言 的三不朽人物,他的智慧影响了后世诸多伟人,甚至连邻国日本历史上的 明治维新 ,都受到阳明心学的深远影响。学习《传习录》,学习阳明智慧,对现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