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学》

谭嗣同着。

谭嗣同(1865-1898),中国近代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全书共2卷,成于1896年。

最早由梁启超在日本印行。

《仁学》内容庞杂,谭嗣同自己说:张载、王夫之以及西方传来的自然科学,是其唯物主义成分的思想来源,《孟子》、《庄子》、佛教、陆王心学等是其唯心主义成分的思想来源,西方的社会学和中国的墨子、黄宗羲等则是其比较激进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观点的思想资料。由于谭嗣同的思想经历了由“中学”向“西学”的急剧转变,对古令中西的思想资料来不及仔细咀嚼、消化,因而在哲学理论上表现出新旧杂陈、充满矛盾的特点。例如,书中提出了以“仁”、“以太”为本体的自然观。

“以太”和“仁”这两个背景和内容决不相同的范畴,是《仁学》自然观的最基本范畴。“以太”是西方的一种物理学概念,指光、电、磁的介质,均匀弥散在太空中。

“仁”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种精神道德观念。书中把“以太”看作是“原质之原”。“原质”即化学元素。世界统一于“以太”,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关联、变化和结合,都是“以太”的作用。

但又把“以太”的“用”称作“仁”,把物质性的“以太”与精神性的“仁,,等同起来。这样一来,作者又把“仁”作为世界的本原:“仁为天地万物之源”。可见,其自然观从唯物主义最后又归结为唯心主义。

《仁学》还通过阐发“以太”——“仁”——“通”——“平等”的道理,鼓吹“中外通”、“上下通”、“男女内外通”、“人我通”,宣传资产阶级平等、民主、自由思想。

书中所阐述的认识论,是感觉论与顿悟论的矛盾体系。一方面承认感觉经验是人们认识的来源,但又由感觉器官的局限性而怀疑感觉经验的可靠性,怀疑主体正确反映客体的能力,主张通过佛教禅宗的“顿悟”方法来认识世界。书中指出“冲决网罗”的历史观。作者继承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的思想,认为“新而又新”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法则;又接受王夫之“无其器则无其道”的思想,主张“道”随“器”变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力倡变法维新、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用暴力推翻封建顽固派,表现了敢于冲决封建网罗的斗争勇气。

但作者又认为冲决网罗是主观范围里的批判,表现了作者思想上的矛盾和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软弱性。

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并没有超出直观范围,缺乏理论思辨和哲学概括,这就必然会夸大心知、意识的作用,走向哲学二元论。这也是中国近代先进思想的一大通病。

为您推荐

《新理学》

冯友兰着。 冯友兰(1895-1991),中国现代哲学家。本书写于1938年,1939年5月商务印书馆出版。 属冯友兰整个哲学体系的“总纲”,是融会程朱理学和新实在论的产物。 《新理学》的“新..

《大众哲学》

艾思奇着。 艾思奇(1910-1966),中国现代哲学家。本书是艾思奇在30年代唯物辩证法运动中针对当时哲学界的奇谈怪论而作的一部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着。 书中吸取了当时国内外马..

《唯物辩证法大纲》

李达主编。 李达(1890-1966),中国现代哲学家。本书1978年6月出版。 共分5篇。第1篇讲马克思主义的职能和作用,明确宣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武器,分章论述了哲学基..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哲学大纲》

张岱年着。 张岱年,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本书从1935年开始撰写,1937年完稿,1943年在北平私立中国大学印为讲义,1958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哲学史》

萧萐父主编,李锦全副主编。 萧萐父,中国现代哲学家。本书为中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于1982年出版,下卷于1983年出版。共6编、41章。 上卷3编,介绍了从奴隶..

《理想国》

中译时亦用《共和国》、《国家篇》为名。 柏拉图着。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全书分10部分,用对话体写成,是柏拉图若干对话体着作中最重要的一篇。书中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