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论》

卢克莱修着。

卢克莱修(约前99-约前55),古罗马原子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全书分6卷,用诗歌体写成,系统地论述了原子论唯物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在第1卷中,详细论述并肯定了物质自然界的实在性与永恒性。

指出无物能从无中生,一切东西都由一定的种子,按一定的季节、规律并吸收一定的营养长成;同样,也无物能归于无,一物毁损,他物增加;每一物都由其不可见的微粒构成。虚空是微粒运动的场所,没有虚空便没有运动;除物质和虚空外,没有第3种物质。原子是不可分的,其永恒性说明了物种不变。

宇宙无限,宇宙中有无数世界存在,宇宙无中心。第2卷继续讲原子的运动,认为运动不外乎两个原因,或者由于自身的重量,或者受另一最基本物质的撞击。事物往往表面看来不动,但内部原子却在激烈地运动着。原子运动的形式或向下,或向上,或偏斜。人们以为较重的原子下落得快,这是错误的。运动的总量和物质的总量一样是不变的,没有什么增加,也没什么减少。

原子形状的多样性,决定了味觉、听觉、愉快与痛苦、软与硬、静止与流动等人的不同感觉、事物的不同形态和种类。原子的数目无限,体积各异,无声、无色、无味、无热、无感觉。

物体的差异取决于原子的大小、姿态、排列和运动。第3卷,赞扬伊壁鸠鲁揭示了宇宙的本性之后,论述了心灵的本性和构造,认为心灵是身体的一个部分,由很小的微粒构成,居于人体的中心和最高位,并离不开肉体。

第4卷叙述认识的产生。认为物体会投射出自身的肖像,人的感官接受这类流出物而在心灵中形成一定的图像。

味觉、听觉等感性认识都以类似方式形成。此外,书中还对性爱过程作了详尽的描写,说明人也是种子的结合而生。

第5卷用灵魂离开肉体人便死亡、用土、水、气、火等也有死等事实和推理的方式,论证世界也是有死的。从天文学方面分析了宇宙的产生、变化和世界的有死性。第6卷分析了风、雨、云、月、雷、电及其它自然界的怪异现象及其成因。这首数十万言的长诗一气呵成,气势宏大,读者从艺术享受中可以领会到深奥的哲理。

本书集古代原子论之大成,是自德谟克利特至伊壁鸠鲁以来的原子学说的系统化,在西方哲学史占有重要地位。

为您推荐

《第一哲学沉思集》

旧译名为《形而上学的沉思》。 笛卡儿着。笛卡儿(1596-1650),法国近代唯心主义唯理论哲学家、科学家。本书用拉丁文写成,1641年出版。全书由6个《沉思》、6组《反驳》和6个《答辩..

《伦理学》

全称《用几何学方法作论证的伦理学》,斯宾诺莎着。 斯宾诺莎(1632-1677),荷兰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本书写于1662-1675年。是用几何学方式作论证的一部哲学着作。 作者从自然界是..

《人类理智论》

洛克着。 洛克(1632-1704),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本书是一部认识论专着,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认为,人的心灵像一块白板,没有任何天赋观念、原..

《人类知识原理》

《人性论》

休谟着。 休谟(1711-1776),英国近代唯心主义哲学家,不可知论者,历史学家。本书为作者的第一部哲学着作,写于1734-1737年之间,1739-1740年间分册出版。 全书分3大部分,分别研究..

《人是机器》

拉·梅特里着。 拉·梅特里(1709-1751),法国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本书1747年发表。拉·梅特里受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笛卡儿的影响,参照其“动物是机器”的提法,提出..

《人类理智新论》

莱布尼茨着。 莱布尼茨(1646-1716),德国近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唯理论者,数学家。本书1704年写成,1765年出版,是系统批评洛克《人类理智论》的一部论战性着作。全书依洛克原书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