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着。

康德(1724-1804),德国近代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本书1781年初版,1787年修改再版。这是康德着名的三大“批判”之一(其余两部为《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费了将近12年的时间准备而写成,是康德系统地说明他的基本哲学观点,特别是有关认识论问题的着作。

“纯粹理性”是指不依赖于任何经验内容的认识能力。

书中康德着重要解决的是知识(数学的、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的)的判断可能性问题。认为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判断都是先天综合判断,这样,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判断可能性问题,就可以归结为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先验感性论”。

在这一部分,康德提出,一切知识从经验开始,但并非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人们的感觉被动地接受外物的刺激而获得的经验本身是混乱的、无序的,只有经过先天的感性形式——空间性和时间性的整理,才能形成关于现象世界的经验知识。例如几何学和算学的判断的可能性就分别有赖于空间性和时间性。(二)“先验分析论”。

在这一部分,康德主张自然科学的判断的可能性,有赖于“实体性”、“因果性”等12个先天的原则或范畴。人主动地把这些原则或范畴加在外来的感觉上面,形成关于世界的知性认识。这些原则或范畴,作为知性的纯概念,它们是先天的;而它们统摄的感性经验又是综合的、后天的。

知性认识的这一双重性,使得先天综合判断(知识)成为可能。康德还提出了直观的公理、知觉的预测、经验的类推和经验思维等4种知识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有如知性的范畴,是先天的,也是人们用来整理感性对象的一种内在功能,是纯自然科学知识“可能”的条件。(三)“先验辩证论”。在这一部分,康德强调那些先天的形式和范畴只能应用在“现象”而不能应用在“本体”上,因为理性在追求超验的对象时,就会出现二律背反,陷入悖论。形而上学企图运用思辨理性对超验的“本体”有所认识,结果必然会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之中。康德的结论是:对形而上学的“理念”(不朽的灵魂、作为整体的宇宙、作为万物的原因的上帝)进行纯思辨的探讨是徒劳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局限的,思辨理性低于实践理性,知识必须让位于宗教神学。康德在书中提出以理性为轴心,人为自然立法的主张,肯定了认识主体的能动性,为解决前人在经验论与唯理论方面的局限作出了贡献,但他的整个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他的三个“批判”都贯穿着神学思想。康德在欧洲哲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他的哲学思想迄今为止仍是哲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为您推荐

《女性.历史.消费-当代电视剧的文化批判》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借用文化研究学派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当代电视剧这一文化现象。从女性主义文化、新历史主义批评和消费文化的理论视角,分别对当代中国电视剧类型中具有焦点意义的三类电视剧,即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古代..

《异质性的对话:欧美独立动画媒介实验与批判》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基于对“独立动画”的一般界定而展开,分析独立动画如何通过媒介实验与多层面批判确立自身,一方面与以好莱坞动画为代表的主流动画进行互动和对话,另一方面也由此拉开与主流动画创作模式的距离,双方都在这种动..

《批判诗学的批判:问题与视界-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现代诗学论集》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批判诗学在中国的效果历史内在于其被接受、阐释和反思的历史性之中,核心在于跨语境的镜像建构与意义再生产。孙士聪编*的《批判诗学的批判--问题与..

《桑塔格思想研究-基于小说、文论与影像创作的美学批判》内容简介|作者

《纯文学的历史批判》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纯文学的历史批判》以区别于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纯文学”作为研究对象,以当代、主要是新时期的诗歌小说为重点,探讨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历史背景下文化冲突与人性实现的审美表现问题。作者致力于当代文学..

《鲁迅批判》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在这本书里,作者李长之是站在批评家的立场上,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站在 养育于 五四 以来新文化教育中的青年 的立场上来对鲁迅进行评论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

《文学宁夏 话语构建与现象批判》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作者在批判性分析中发现了中国当代批评界的误区和盲视,体现出一种更接近真实批评意图的理论眼光,创造了富于洞见的独特批评话语,清扫了既有文学批评战场。 书籍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