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虚无》

萨特着。

萨特(1905-1980),法国现代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本书试图用现象学的方法去阐明一种人学本体论。全书目导言以下分为4卷和1个结论。

在导言中,萨特通过对“现象”的分析而对存在(意识的存在和客观对象的存在)进行了一番“本体论的证明”。

他从笛卡儿的“我思”出发,认为直接的我思、反思前的我思是对某物的意识,这一意识的结构本身即已证明了一个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自在存在),以及作为这一意向的意识的存在。第1卷开始讨论“虚无”问题,萨特把虚无或“否定”都归于意识一方,意识就是使个别存在“虚无化”、对存在提问,它把虚无带给世界;但它本身没有独立存在,而是借否定存在而存在,因而以存在为前提。尽管如此,世界、存在唯因被否定而具有了意义,而否定存在的存在(虚无)就是人的存在,这种否定性存在就是不受他物决定而决定一切、也决定它自身的本质的东西,即“自由”,所以人的存在(自由)先于人的本质,人是自由地把自己做成了他所是的那种东西。人通过苦恼、晕眩、“自欺欺人”等内心体验而意识到这种无可逃避的自由。第2卷讨论自由的“自为存在”结构。

萨特认为,人所面对的自在存在是偶然的、荒谬的、令人恶心的,它由人的虚无化才有了意义,才组织为“世界”;人的自由的意向性则是另一种偶然性,但它具有使自己从偶然中涌现出来的“人为性”,它总是向着可能性、向“不存在的自在”超越。

自为的这种超越结构,一方面创造一个价值世界,另一方面创造一个理想自我,这一双向过程永无完结(否则人就成了神),人也就永远是意义未定的存在,他生活在将来。时间不是割裂的,一切过去、现在都要由将来(通过被将来否定)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这种自为的时间性是真正的时间性,它只有人才具有。

第3卷讨论自为存在之间的关系,即“为他”。萨特不同意唯我论者将心灵封闭在肉体之中的观点,认为肉体就是心灵的表现,人与人在相互注视中已经发生了心灵的关系,它证明自我具有外在化的、成为他人对象的那种存在,揭示出我的“为他”结构。一旦自我意识到这一点,它也就能用他人的眼光来看自身,把自己当作外在的“物”来对待。所以自为存在具有“自我”、“对象”、“为他”的三维本体结构。

第4卷讨论自为如何统一自在。自为作为虚无,它首先占有存在,使之化归己有;其次它做出或创造出存在;最后它的目的是使自己成为存在,但这一目的永不能完全达到,因为人永远是自由的、可以选择的,他被注定、被判处是自由的。

环境不能限制人的自由,因为环境的意义是由人给予的,人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有不可推委的责任。萨特在本书中对人的存在和自由结构的细致而深入的分析,给人们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坚持个人的自由独立、在集权暴政下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他对人和社会的看法远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而是从抽象人性的伦理观点出发,并具有消极悲观的色彩。

为您推荐

增长全球化—全球本地化与实在—虚无-《虚无的全球化》书评

  关于全球化问题,国际上相关著作已有很多,国内也引进了不少。如《驯服全球化》(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收录了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等七位国际学术界著名人士对全球化问题的分析,颇..

妙在虚无飘渺间:读《老子译注》-《老子译注》书评

道家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儒家形成了时而对立时而统一的两个流派,在很多历史时期也曾超越儒家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意识。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文化的源泉,其中老子更是以神奇、超脱、智慧成..

《存在与虚无》

萨特着。 萨特(1905-1980),法国现代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本书试图用现象学的方法去阐明一种人学本体论。全书目导言以下分为4卷和1个结论。 在导言中,萨特通过对“..

《猜想与反驳》

《科学革命的结构》

托马斯·库恩着。 库恩,美国现代科学哲学家、科学史家。本书是库恩的代表作。 库恩以科学史研究作为其哲学的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和科学观,开创了科学哲学中的一个..

《从逻辑的观点看》

威拉德·奎因着。 奎因,又译蒯因,美国现代哲学家,分析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本书是作者的论文集。在《论何物存在》、《同一性、实指和实在化》及《逻辑与共相的实在化》..

《单面人》

又译为《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着。马尔库塞(1898-1979),美国现代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原籍德国。本书是作者最有影响的着作之一。全书共分3篇10章。第1篇《单面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