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诺什·科尔内着。
科尔内,匈牙利现代经济学家,匈牙利、英国、美国、瑞典等国科学院院士。早在1957年,作者就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出了批评,成为东欧最早建议实行分权改革和扩大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家之一。
本书为作者的代表作。1980年出版。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和家庭(即微观经济),以“短缺”(国家不能满足生产者的需求,生产者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基本线索,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企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行为作出了描述。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特征的前提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多种形式,对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内容为:(一)从“短缺”入手,以“短缺,,为主线,深入分析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作者认为,“短缺,,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常见现象。(二)指出长期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软预算约束与企业行为动机的结合。在企业行为动机方面,作者认为,由于受到短缺压力,企业具有两种强烈的内在冲动:“数量冲动”和“扩张冲动”。它们试图通过增加产量和扩大生产能力来摆脱短缺造成的各种困难和紧张状态。在这两种内在冲动的驱使下,企业必然表现出不可遏制的“囤积倾向”和“投资饥渴”,即力图尽可能多地积存投入品和争取投资。
这些行为方式交织在一起,使企业的需求不断膨胀,加剧了社会产品和资源的全面短缺。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软预算约束”。所谓预算约束,指的是企业用于需求方面的支出受到其财务收入的制约。所谓企业的“软预算约束”,是指企业不是用自己的收入来弥补自己的支出,超支可以向国家的财政转嫁,企业的生存得到国家的保证,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盈利不挂钩,投资风险主要由国家承担。
这样的“软预算约束”当然不能抑制“囤积倾向”与“投资饥渴”,从而无法抑制企业的投资需求,必然造成短缺。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长期短缺现象,以往的经济学家一般都从供给方面去解释,把短缺的原因归之于生产力水平低等自然因素。
但是,这种看法与事实不符,因为短缺现象并没有随经济发展而消失。作者则不同,指出了短缺长期、普遍存在的原因不在于宏观上的供给不足,而在于微观的“软预算约束”和造成这种约束的经济体制。这样的分析很精辟。
(三)指出“短缺”是经济体制改革要消除的目标之一。作者在书中虽然没有正面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建议,但从他的分析思路来看,倾向是十分清楚的。克服长期短缺的根本途径,只能是对传统经济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特别是割断企业对国家的依赖关系。
作者在书中所作的探索,特别是从微观行为约束条件的分析上升到经济体制内在特性分析的逻辑思路,对我们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方法论上的意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