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着。
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主义者,中国人民的导师和领袖。本书写成于1927年3月,是作者30余天实地考察的结果。在报告中,毛泽东以满腔革命热情肯定了正在兴起的农民运动的重要意义,精辟论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他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同时,毛泽东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深刻分析了农民各阶层的经济地位及其在革命中的表现。指出农民中有富农、中农、贫农三种,三种人经济状况不同,对于革命的态度也不同。
其中,富农的态度始终是消极的;中农由于锅里有米煮,半夜没有人来敲门讨帐,认为革命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因而态度是游移的;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七十的贫农,生活贫困,其中不少人以至“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所以态度最积极,是农村中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造成乡村革命状态,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的中坚。为反驳当时一些人对农民运动的责难,毛泽东具体列举了农民协会所作的14件大事,如组织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打击地主,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推翻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等,指出这些都是促进革命事业的行动。
本文是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里程碑式的经典着作,它不仅正确分析了中国农村的阶级状况,估价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而且也为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找到了最广大的同盟军。语言生动,行文流畅,观点鲜明,论理透彻,深入浅出,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佳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