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女人》

西蒙·波娃着。

波娃(1908-1986),法国现代女作家、学者。原书为两集。

第1集名为《事实与神话》,第2集名为《今日妇女之生活》。

本书是根据第2集翻译的。

中译本分为3部分,从妇女自童年到老年的实际经历中,分析她们身心发展过程,探讨她们共同的处境,提出了她们如何获得自由和人格尊严的设想。作者指出,对男性根深蒂固的依赖性,是女性在人世间受苦受难的根源,也是女性成为次于男人的“第二性”症结所在。作者认为,女性的依赖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从童年开始,社会对女性的性别角色要求,在一次次重复中强化,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则形成一种牢固的环境与性格的同构关系,由女性狭隘的生活天地造成的女性狭隘心理,使女性与外部世界始终隔着一段距离。

例如,在少女时代,女性在“等待男人”,结婚后,则忠于家庭主妇的职守。显然,女性不是直接地,而是依附于男人间接地参与这个世界。

这种状况使得女性在“做人”与“做女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因为“做女人”往往意味着放弃“做人”的权利。尽管许多女性企图通过孩子、宗教、同性恋与海蒂拉(高级妓女)的方式,解决“做人”与“做女人”的矛盾,但由于这些方式的实质是以放弃自由来求得自由,以退出世界来征服世界,结果只能使女性陷入更加可悲的境地。

通过对依赖男人的女性的可悲命运和深刻危机的展示,作者似乎时时都在向整个失去自我的女性世界呐喊:男人死了,你们怎么办?本书作为作者的代表作,由于擅长心理分析,直面现实,说理透彻,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被西方评论界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有人甚至将其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但作者是站在存在主义者的立场来探讨妇女地位和解放问题的,她把妇女受社会的歧视完全归因于女人对男人的“依赖”,掩盖了这一问题的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因而,这本“圣经”并不能从根本上使妇女摆脱“第二性”的地位。

为您推荐

《法律与国家》

汉斯·凯尔森着。 凯尔森(1881-1973),美国现代法学家,纯粹法学派(又称“规范法学派”)的创始人,原籍奥地利。本书为纯粹法学的代表作,全书由《法律篇》与《国家篇》构成。第..

《法律社会学导论》

罗杰·科特威尔着。 科特威尔,英国现代法学家。本书1984年出版,是介绍法律社会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着作。在当代西方法学界,研究法律原则、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影响,以及..

《当代主要法律体系》

勒内·达维德着。 达维德,法国现代比较法学家。本书是公认的比较法学方面的权威之作。作者将当代世界的主要法律体系分为3大类,第1类是罗马日耳曼法系,主要指与罗马法有直接..

《现代国际法概论》

《摩奴法典》

又称《摩奴法论》。 本法典是古印度奴隶社会时期婆罗门教的法典。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间陆续编成。相传由创造之神梵天着成传给其子摩奴,摩奴是印度神话中的人类始祖,..

《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法典。 拿破仑(1769-1821),法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本法典于法国大革命后制定,1804年颁布,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除开头的《..

《奥本海国际法》

拉沙·法朗西斯·劳伦斯·奥本海原着,赫希·劳特派特修订。 奥本海(1858-1919),英国近代国际法学家,原籍德国。本书被西方法学界奉为权威的国际法着作和教科书。 它体系庞大,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