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着。
杜佑(735-812),中国唐朝史学家。本书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凡200卷。
所载上自传说中的唐虞,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756年),肃宗、代宗以后的变革,亦附载于注中。
晚唐个别材料,系后人所增补。作者历时36年,以刘秩《政典》为基础,广泛搜集资料,扩展规模,撰写而成。
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9门,每门又分为若干子目,共1500余条。每一制度皆条贯古今,溯源明流,通其原委,按历史顺序排列材料。
每个项目皆各立标题,便于查阅。正文之外,作有自注,或存异,或解释,或考订。此种编纂方法,为制度通史开创新例,遂在原有的纪传、编年两种史书体裁之外,又创立了新的体裁——政书体,开历代政书如“十通”、会要、会典的先河。本书取自诏诰文书、臣僚奏议、行政法规、政令措施以及账册、大事记、私人着作等,多为第一手资料,有关唐代部分,更是作者耳闻目睹,真实可靠,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本书每类之后都有序论,见解多精辟深刻。书中通过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提出“古今既异,形势亦殊”,因此“欲行古道,势莫能遵”,具有历史进化的观点。
所有序、论,乃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值得细读。本书缺点在于过于重视封建礼制,本不属史学范畴的《礼典》约占全书1/2,冗累繁琐。
部分内容的编排叙述也欠妥当,如《兵典》单记兵法,甚至连火鸟、火兽之类传说也一一备载,而于兵制沿革反少涉及。个别见解亦不足取,如极诋郦道元《水经注》为“僻书”,“诡诞不经”,未能正确估价。
历代学者多将本书与马端临《文献通考》相较,认为《通典》以精密见称,《通考》以博通为长,各有千秋,阅读时可互相参证。本书与《通考》、郑樵《通志》3书均以贯通古今为主旨,又皆以通字为书名,故后人合称为“三通”。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