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几着。
刘知几(661-721),中国唐代史学评论家。本书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批评和史学理论着作。
全书20卷,分内、外篇两部分,各10卷。内篇原为39篇,亡佚3篇,实存36篇;外篇13篇,合为49篇。每篇大体有一论述中心,以专题论文的形式写成。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包括6类:论述史学发展的历史,如《史官建置》、《古今正史》、《杂述》、《六家》、《二体》等篇;评论史书体裁及编纂方法,如《人物》、《题目》、《断限》、《编次》等篇;论述史料的搜集、鉴别和取舍,如《采撰》、《补注》等篇;评论史家、史着及评史的标准,如《核材》、《鉴识》、《模拟》、《疑古》、《惑经》等篇;论述写史应有的态度和写作技巧,如《直书》、《曲笔》、《品藻》、《言语》、《叙事》等篇;自述研史、着书目的及经历,如《自叙》、《忤时》等篇。
本书全面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史学:对于纪传和编年两种史体的长短得失、纪传体编纂的方法经验,都作了详细的分析、客观的评价;对于史学领域中“据事直书”、详近略远、文史结合的优良传统,作了充分的肯定;对于史家从形式上模拟古人、因循守旧的作风以及旧史记载的失实,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大胆的揭露。同时指出了今后撰史的方向,提出史书编写的基本内容应是叙沿革、明罪恶、旌怪异,而不能写成流水账或是众多家谱的汇编;极力主张据事直书,反对任情褒贬,认为写史“不掩恶,不虚美”,“不避强御”,“无所阿容”才能真正发挥史书的教诫作用;强调写史须广博搜集史料,辨别真伪,加以取舍;提出写史应采用时代口语,从而反映时代的特色,叙述应明晰、严整,详略得当。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史家三长”的着名理论,认为真正的史学家,应当具备史才、史学、史识3个条件,才和学指掌握史料和各种有关知识的能力、基本功,识指见解和观点以及秉笔直书、忠于史实的品质。3个条件中,作者认为,史识最难得,其次是史才、史学。
《史通》是极有价值的史学名着,建立起了中国史学批评、史学史和史书编纂学的原则基础,因而与中国南朝学者刘勰的《文心雕龙》并称。本书的不足在于流露了作者浓厚的名教观念、强烈的门第意识以及明显的封建正统观念,存在着某些封建糟粕。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