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传》

李涵、刘经华着。

李涵、刘经华,中国现代历史学者。本书是系统介绍与评价中国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专着。

正文共5章,章名分别为《范仲淹的身世、求学与早年从政经历》、《敢言极谏的直臣》、《抵御西夏的帅才》、《锐意革新的政治家》、《一世之师》,围绕主人公为政、为将、为师3个重要方面分析描述,将900年前的这位先贤活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在写作上最为突出的一点是抓住人物的精神内核再现人物的风貌,以主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提挈全书,成功地描绘了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范仲淹的形象。

本书第二个特点是把主人公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中来写,以较多笔墨写了与范仲淹有关的人物、事件,通过范仲淹的生平,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士大夫的精神风貌。《一世之师》一章,是传记中独具特色的一章。本章包括3个内容:一是兴学育才,以为治国之本;二是识才、爱才、用才,使之为国效力;三是砥砺名节,振作士气,开创忠义廉洁之风。这些都是范仲淹独步一时、最为成功的一面,但又是以往的研究者忽略不究的一面,本书作者对此方面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挖掘,对全书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书中还有许多独到的新见解。如对于范仲淹在对西夏的问题上主张“守策”,史学界向来持批评态度,视之为“区区过慎”。

作者对宋夏双方军队的实力对比、地理形势的优劣进行详而不烦、全面深入地分析后,肯定了范仲淹的主守“是冷静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方针”。庆历新政是宋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以往的研究集中在探讨新政的背景、措施及失败原因上,对于范仲淹何以能够入居宰辅从而实施新政这一重要问题,尚无人涉及。

本书作者独具只眼,以整整一节的篇幅,系统阐述了主人公奉调回京、入参大政的全过程,其中特别强调了言官的作用,揭示出范仲淹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代表整个庄田地主中的改革集团来实践其政治主张的。5章正文之前,是作者的《前言》,书末附有主人公《生平大事年表》。

在《前言》中,作者指出,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代表着我国士大夫的优秀传统,是封建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可以超越时代的限制,成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养料”。

本书的出版,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振奋民族精神提供了一部好教材。

本书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对范仲淹在文学方面的主张和实践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未能系统全面评介。总的来看,本书史料翔实,结构紧凑,见解独到,文笔清新,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有很强的可读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

为您推荐

《我的前半生》

爱新觉罗·溥仪着。 溥仪(1906-1967),中国清朝末代皇帝(宣统皇帝)。本书为其前半生生平的自传。全书共10章,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回顾了作者从1906年出世至1959年特赦一共50多年的人生..

《毛泽东》

斯图尔特·R·施拉姆着。 施拉姆,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系美籍教授,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长期从事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的研究。本书是有关毛泽东的政治传记。1966年初版,1967年修订后再版..

《我们的一生》

格姆科夫着。 格姆科夫,前民主德国马克思主义史专家。本书是马克思恩格斯传记。恩格斯晚年曾经自豪地说过:“我们的一生没有虚度。”格姆科夫取意于这句话,以《我们的一生》..

《神奇的伟人——列宁》

《希腊罗马名人传》

原名《合传》。 普鲁塔克着。普鲁塔克(约46-约120)古希腊传记作家、散文家,,出生于罗马统治下的希腊。本书是他的传世之作,包括希腊、罗马名人传记50篇,其中46篇是名副其实的..

《彼得大帝传》

尼·伊·帕甫连科着。 帕甫连科,前苏联现代学者。本书是前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名人传记丛书》的一种,作为关于彼得一世(1672-1725)的一部较新着作受到前苏联国内的重视。..

《俄国女皇 叶卡特琳娜二世传》

卡·瓦利舍夫斯基着。 瓦利舍夫斯基(1849-1935),波兰现代历史学家、政治家。本书是关于俄国最重要的沙皇之一叶卡特琳娜二世(1729-1796)的传记。本书既像传奇故事,又像宫廷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