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尔特·R·施拉姆着。
施拉姆,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系美籍教授,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长期从事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的研究。本书是有关毛泽东的政治传记。1966年初版,1967年修订后再版。
分为10章。这10章的目录分别为《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在长沙求学的日子》、《毛泽东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同国民党合作》、《艰难的岁月》、《从江西到延安》、《在两条路线上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探索一条中国式的道路》。作者广泛利用了西方、前苏联、日本、港台研究毛泽东和中共党史的着作、回忆录,扎实研究了毛泽东本人的着作及流传出去的国内尚未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在党内的一些讲话,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审慎地进行了比较、鉴别、考证,在此基础上,对毛泽东从青少年时期直至“文化大革命”初期的革命生涯和思想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叙述、分析。作为一位严谨的学者,施拉姆能够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对毛泽东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对于毛泽东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活动,作者基本持肯定态度。
认为,彻底改造旧中国,把中国人民中蕴藏的无穷力量解放出来,恢复中华民族在国际上应有的地位,这是毛泽东对自己人民的最大贡献。
对于毛泽东发起“大跃进”,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者进行了激烈的批评。认为“大跃进”的急躁冒进和“文化大革命”在政治、思想领域的极端作法,是不适当地照搬指导战争的某些方法,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作者的这些观点,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已不新鲜,但是,早在20多年前一个西方学者就有上述评论,使人不能不承认作者具有高超的客观洞察力。
作者不仅提出了一些独到的、有启发的见解,而且在从历史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化大革命”的前途作出了合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预测。他顶言:中国人民不可能无限期地接受“文化大革命”的原则和作法,某种适应于现代工业社会的“枯燥的但有效率的合理性的政策”,终将取代“文化大革命”。
作者还预言:毛泽东的接班人将不得不谴责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但他认为,“如果当真发生这种情况,毛泽东的革命功绩不一定会被否定或者失去它们的重要意义。这些功绩将简单地根据它们特有的历史背景被看作是一个特定时期的经验,而不一定作为将来的样板”。同西方许多传记作者一样,施拉姆对毛泽东的个性、品格很感兴趣,试图揭示毛泽东的理论、实践活动同其性格结构的内在联系。
但他强调,应把分析的重点放在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的社会政治背景上,他自己也正是这样做的。本书明显的不足是后半部分材料掌握不充分,显得单薄,有的史实完全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部分。当时文革刚刚开始,外界传说纷纭,难辨真伪,以至不少误传被载入书中,如认为红卫兵是由军队指导、创建的等等。
至于评价、分析上的失当,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更是在所难免,这是读者应当注意的。本书的中译本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根据美国企鹅图书出版公司1967年修订版全文译出,1987年12月出版。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