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

南戏剧本。

高明着。高明(1305?-1359?),中国元代戏剧家。

根据长期流传于民间的赵玉娘和蔡伯喈的故事改编而成。所谓“南戏”,是指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浙东沿海一带的一种戏曲形式,为有别于北方宋金杂剧,故称“南戏”。

《琵琶记》是南戏中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代表作品之一。全剧42出,故事内容是:东汉陈留郡书生蔡伯喈和赵五娘结婚后两月,被父亲逼迫,赴京赶考,一举状元及第。当朝牛丞相将他招为女婿,蔡伯喈以家有双亲,坚辞不从,并上书辞官。但牛丞相以御旨不允相要挟,他只好入赘牛府,和牛小姐结为弯凤。

在家乡的赵五娘,含辛茹苦,侍奉公婆。不久家乡遭遇灾荒,赵五娘以糟糠充饥,将粮食让给公婆。在饥饿悲伤的生活中,公婆先后去世。赵五娘断发卖钱,以罗裙包土埋葬了两老,然后弹着琵琶卖唱,到京城寻夫。

经过了许多周折,终于见到蔡伯喈,蔡闻知父母双亡,十分悲痛,决心回家祭坟。牛小姐以丞相千金甘居妾位,随同丈夫一起返乡尽孝,于是夫妻三人归家扫墓。

皇上得知这一忠孝之举,传诏对三人封赠旌表,皆大欢喜,全剧告终。《琵琶记》的思想内容虽然较为复杂,但作品的成就是主要的。

它通过蔡伯喈一家的遭遇,反映了普通百姓的贫困生活,暴露了上层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和地方官吏的贪赃枉法,真实地反映了在封建压迫下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显示了剧作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赵五娘的形象,虽然有着较重的孝妇烈女的封建色彩,但她勤劳朴实,善良忠厚,敬老怜贫,克己待人的优秀品质,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并不完全等同于封建意义上的愚孝。

这一形象倾注着剧作家的同情,也受到观众的热爱。在剧本中,并存着暴露封建伦理道德弊害和宣扬封建忠孝节义思想的两个方面。调和矛盾的大团圆结局和“子孝妻贤”的说教,表现出作品严重的思想缺陷。《琵琶记》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表现在:(一)在结构上采用双线交叉的方式。

一面写蔡伯喈京城的豪华生活,一面写赵五娘在家的苦难遭遇,交错发展,互相辉映,展拓了社会生活,加深了悲剧气氛。这种结构对后世的戏剧,影啊颇大。

(二)细致的心理刻画,如赵五娘在吃糠时以糠自比,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真实自然。(三)剧作的语言接近口语,通俗易懂又富于文彩,有较强的感染力。

为您推荐

《明 文徵明 杂花诗 前后赤壁赋 琵琶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明 文徵明 杂花诗 前后赤壁赋 琵琶行/人美书谱·行书》中收录的《文徵明书杂花诗》为文徵明89岁书法墨宝,行书墨迹,书于金粟山藏经纸上,全卷纵二十六点六厘米,横三百九十厘米,卷末有“石渠宝笈”印,亦有“陈..

《琵琶随想曲十五首-线谱版-附CD1张》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笔者前后用了八年时间写下这十五首琵琶随想曲,想把对琵琶的理解及想法,通过它与大家交流。琵琶有中国乐器之王一说,虽然未必准确,但至少说明这件乐器的表现..

《紫薇-为琵琶与室内乐而作》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为琵琶与室内乐而作的《紫薇》,是应中央音乐学院2017年的委约而创作。该作品属于作曲家亚热带植物室内乐作品系列。这类作品显示出生于远东南方的音乐家对身处自然环境的敏感与关注。紫薇花又称“百日红”,基本..

《真情持守-凄苦缠绵《琵琶记》》内容简介|作者

《琵琶弦上说相思》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似水如烟的词协音律,有情致;充满情感,流淌着聪明与灵气;语言雅致精湛,宛转含蓄,显露出不俗的美丽与才气,别是一格。这也许就是引起众多网友共鸣和酬唱的缘故。《琵琶弦上说相思》词里描绘的少女在“残月似帘钩”的“..

《龟慈乐器的历史流变及音响特性-以达玛沟三弦琵琶为例》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从国际范围来看,古乐器复制工作做得*多、*好的是中国,因为华夏民族是注重礼乐之邦,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可以复制、也值得复制的乐器。近年来,中国古乐器复制工作中*大一件事,当属对曾侯乙编钟的复制,从投人..

《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装帧精美的典藏书籍这是一套民国大师经典书系,收录数十位风格各异的民国大师的经典作品民国大师们都有着非凡的经历与成就,令人敬仰,引人好奇读者能从这套书中看到民国精英们的生活,领略民国时期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