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选本。
瞿秋白用何凝的笔名编选,上海青光书局1933年7月印行。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曾对本书的编选工作予以热情赞助和积极支持,亲自校对和设计装帧,瞿秋白撰写了《序言》。
这个选集是鲁迅杂文的一个权威性选本。在鲁迅战斗的一生中,杂文是他最锐利的武器,是他光辉文学业绩的最重要部分。选本收录了鲁迅1918年至1932年间的杂感76篇,基本上反映了鲁迅杂文创作的概貌。其思想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封建礼教、思想文化和宗法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新文化运动一开始,鲁迅就向几千年的封建保垒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此后一直坚持战斗。
反封建的斗争贯穿了鲁迅的一生。《春末闲谈》以细腰蜂麻醉青虫并将其封存食用为比喻,无情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在精神上毒化戕害人民的伎俩。
《灯下漫笔》深刻地指出在封建专制下的人民从来就不曾有过“人”的价值,愤怒揭露了旧中国的“国有文明”,不过是用劳动人民的子女玉帛做成的,安排给中外阔人们享用的“人肉的筵宴”,号召人民起来“掀掉这筵宴”,“扫荡这些食人者”,表现了勇猛的战斗精神。这类杂文还有《论雷峰塔的倒掉》、《论“他妈的!”》、《十四年的“读经”》等。
(二)对资产阶级右翼文人和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批判。围绕着“3·18惨案”和“女师大事件”等,鲁迅写作了《纪念刘和珍君》、《青年必读书》、《论睁了眼睛看》、《无花的蔷薇》等一批杂文,和资产阶级右翼分子进行了短兵相接的战斗。
《纪念刘和珍君》一文高度赞扬了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牺牲精神,痛斥了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和无耻文人的丑恶行径。《文学和出汗》、《“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文艺和革命》、《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等则阐述了文学与阶级、作家和人民的关系,批驳了资产阶级的文艺观点。
(三)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揭露和批判。《忽然想到之十一》斥责了帝国主义的所谓“文明”,号召人民行动起来进行长期的斗争。
《友邦惊诧论》集中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卖国媚外的罪行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此外还有《答有恒先生》、《小杂感》、《谈激烈》、《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篇。
此外还有一些杂文,有的表达了鲁迅对社会进步、对人民和革命的赞颂,有的鞭挞了社会痼弊和丑恶现象。如《随感录》之三十八、六十四,《论照相之类》等对为非作歹的社会残渣和小市民的庸俗落后的“社会相”加以针砭,指出要医治“祖传老病”,必须扫除社会上的“妖气”。
选集所收杂文充分体现了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一)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就题材而言,政治哲学、宗教文物、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医学生物等均有涉及。
就形式而言,短论、随感、书信、日记、札记,多种多样。(二)形象生动,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在杂文中,鲁迅创造了许多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他抓住事物的最鲜明特征,寥寥数笔,就勾画出逼真传神的文学形象。如他笔下的叭儿狗“虽然是狗,又很象猫,折中、公允、调合、平正之态可掬”,将那些骑墙派左右讨好,八面玲珑的丑态刻画得维妙维肖。(三)逻辑性强,论述严谨,深刻。在论述问题时,抓住要害,揭示本质,论点鲜明,论据充分,一针见血,具有一种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鲁迅的杂文,是时代的产物,他又用杂文服务于时代。鲁迅自己因此说过他的杂文“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人民群众把鲁迅的杂文称作“投枪”和“匕首”。
瞿秋白说,这些杂文“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