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话剧剧本。

曹禺着。曹禺,中国现代戏剧家。全剧共4幕。本剧是曹禺在南开大学读书时创作的,它的发表,在文坛上引起巨大反响,在舞台上久演不衰,曹禺从此步入戏剧家的行列。

他的一系列作品,为中国的话剧创作开拓出一个新的格局,奠定了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础。《雷雨》描绘的是一个20年代中期发生在北方城市的家庭悲剧。

青年时期的周朴园,引诱了在他家充当女仆的侍萍,不久侍萍生下了周萍和大海。周朴园为了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夜,将侍萍和尚在襁褓中的大海逐出家门。走投无路的侍萍抱着婴儿投河自尽,后被人搭救。在生活的折磨中,再嫁鲁贵,又生下女儿四凤,一家人仍以佣工为生。周朴园和蘩漪结婚后,生下儿子周冲。蘩漪是一个思想性格十分复杂的资产阶级女性。

在周家,她无法忍受周朴园的粗暴、冷酷和专横,也难奈生活的冷清与寂寞。终于同比她小6岁的周萍发生乱伦关系。

周萍后来为此追悔莫及。当侍萍的女儿四凤来周家为佣时,周萍便紧紧盯住美丽单纯的四凤,以摆脱后母蘩漪的纠缠。

蘩漪对此嫉恨不已,竟至怂恿亲生儿子周冲同周萍争夺四凤。此时侍萍寻找女儿来到周家,目睹旧物,恍然若梦,发现原来女儿作工的人家竟是30年前自己遭受欺凌的旧地。

在客厅里,她和周朴园不期相遇,新愁旧怨涌上心头,侍萍无限悲愤,决心翌晨带着女儿远走他乡,永远不再见到周公馆的人。在雷雨交加的午夜,为追寻从家中逃出的四凤,侍萍和大海再次找到周家,周、鲁两家的人在客厅猝然相遇,周朴园喝令周萍下跪认侍萍为母,蘩漪在稠人广众中揭破了她与周萍的私情。

两家母子、兄妹的乱伦关系全部暴露,在场的人如五雷轰顶,无力自持。

混乱中四凤触电身亡,周萍悔惧自杀,蘩漪歇斯底里大发作,侍萍如呆如痴,罪恶的周公馆在阵阵雷雨声中分崩离析……。《雷雨》以1925年革命雷雨即将来临前夜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发生在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纠葛着两家两代人复杂爱情和血缘关系的悲剧故事,揭露了资产阶级虚伪、冷酷、自私的本质,暴露出中国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预示了腐朽、畸形社会必然在时代雷雨中崩溃的历史动向。《雷雨》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剧作成功地塑造了几个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艺术形象。8个人物,有着各不相同的思想感情,构成了此起彼伏的矛盾冲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社会的各个侧面。在描绘人物时,剧本突出了人物感情的复杂性,以内涵丰富的形象体现着思想和艺术的力量。结构缜密,戏剧冲突尖锐、复杂,全剧矛盾冲突纵横交错:周氏父子与蘩漪的矛盾,周萍、蘩漪与四凤的矛盾,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周朴园与大海的矛盾,彼此交织。

剧作围绕主题,以周朴园为中心,以独特的事件组织场面,将全剧集中在一天时间、两个家庭和八个人物身上,层层展开,精炼而又紧凑,收到了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戏剧效果。剧作语言简洁生动,富于个性化、动作性和抒情性,有较强的感染力。

《雷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剧中明显流露出宿命论的观点,冲淡影响了悲剧震撼人心的力量;过多出现的血缘性爱关系的偶然性、巧合性,显露出人为痕迹过重的缺陷。虽然如此,《雷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仍不失为一部不可多得的杰出剧作,它推动了话剧创作的发展,对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巨大而久远的影响。

为您推荐

谈繁漪的追求-《雷雨》书评

'    ' 拜读了曹禺先生的剧本《雷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与其说我是被剧中层层迭起的高潮和愈演愈烈地戏剧冲突所吸引或打动,不如说我是为剧中人物'繁漪与'命运'斗争的情节所震撼了。   ..

《雷雨 》读后-《雷雨 》书评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雷雨》一发表,就震动了文坛,而此时的曹禺只有二十二岁,此外,他的四大经典名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

雷雨 读后感-《雷雨》书评

'三十年前的那场风花雪月的故事早已埋藏在周朴园的内心深处,所以当侍萍出现在周朴园面前时,他才会显得慌乱和紧张。 她的出现,让四凤与周萍的关系变得微妙,自己与鲁大海的关系变得滑稽,以前看似八竿子打不..

从《雷雨》看曹禺的苦闷-《雷雨》书评

《雷雨》铺垫手法的运用-《雷雨》书评

曹禺创作《雷雨》,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复杂的生活内容,多次运用铺垫的手法。 第一幕就是全剧总的铺垫,它通过鲁贵与四凤父女俩的谈话,透露出许多'端倪':四凤的母亲鲁妈正从济南回来,立即赶来周公..

雷雨天: 黑云压城城欲摧-《唐诗三百首》书评

' ' ' '黑云压城城欲摧',这是唐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一诗句。如今读来,配合今天的千股跌停的资本市场,听着某个网友群的一个网友说,她们的一个朋友的朋友,几百万的资金,因为融资,在今天砰然爆仓归零的..

《雷雨》

话剧剧本。 曹禺着。曹禺,中国现代戏剧家。全剧共4幕。本剧是曹禺在南开大学读书时创作的,它的发表,在文坛上引起巨大反响,在舞台上久演不衰,曹禺从此步入戏剧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