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早晨》

长篇小说。

周而复着。周而复,中国现代作家。这是一部正面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在解放初期生活的作品,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出版后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小说以50年代前期的上海为背景,描写沪江纱厂的工人群众与资产阶级进行的斗争,展示出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部分资本家的思想生活,反映了党所领导下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过程,显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化。

首先,小说突出地表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人阶级在斗争中的不断成长壮大。第1、2部中,以资本家的猖狂进攻和“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为内容,描写了徐义德、朱延年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与广大工人之间的尖锐矛盾,揭示出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通过汤阿英、余静等人在斗争中经受考验,提高觉悟,走向成熟的过程,表现了一代工人的迅速成长,真实地反映出50年代工人阶级队伍的状况。其次,小说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不同表现和心态。

沪江纱厂总经理徐义德,是工商界实力派的领袖,号称“铁算盘”。小说通过他制造“三停”、破坏“五反”、策划“私私合营”对抗“公私合营”等事件以及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腐蚀拉拢工人、偷工减料牟取暴利等不法行为,揭露了他反动顽固的本性。同时也通过描绘在大势所趋形势下,他旧梦幻灭后复杂的心理矛盾,细致地表现了他步履蹒跚走上“公私合营”道路的曲折历程,折射出他那个阶级的历史归宿。书中出现的其它人物如“红色小开”马慕韩、老成持重的潘信诚、号称“劳资专家”的江菊霞等,他们的经历性格各异,经济地位与政治态度也不相同,但在汹涌奔腾的社会主义潮流推涌下,在党的教育和政策感召下,最终都跟上了时代前进的脚步。

抗拒改造的不法资本家朱延年,伺机破坏,梦想变天,最后自绝于人民。作品通过这些不同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的人物,概括了50年代我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面貌。《上海的早晨》在艺术上的成就,突出的表现在较好地刻画了资本家的形象。

作家不仅从政治立场和态度,也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侧面,以人物的言谈、外貌和心理描绘以及典型的细节描写,用多种方法多方面刻画人物。

如描写徐义德房中从未翻动过的《万有文库》、《四部丛刊》,揭露了他附庸风雅的虚伪和酸臭。此外,小说的头绪繁杂,容量很大,但结构严谨,以徐义德和朱延年两个人物的活动为主线展开故事,有条不紊。

为您推荐

《颜真卿争座位帖-附祭伯文稿 祭姪文稿-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争座位帖》,是颜真卿于唐广德间写与郭英乂的行草书书信稿,宋时摩勒上石。书法动有姿态,浑化入妙。此次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本,为宋时精拓的关中本,经崇恩、李..

《黑白上海》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黑白上海》一书很好地诠释了单色美学的意义。作者浮图对景物采取了独特的构图手法,虽是捕捉现实,却不断尝试局部构图,将建筑用超现实的手法展示出来,在规律中再寻规律、在秩序中再建秩序,展现线条、光影的组..

《1949.影像上海》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以定格于历史瞬间的260余幅照片,呈现70年前上海解放那一年间各阶层人士所经历的社会生活轨迹,既有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场景,又有对普通民众个体的观照,有助于当代读者在视觉上更直观地知悉1949年的上海,尤其是首度..

《2012-2015-用身体拍照的人-上海私藏》内容简介|作者

《记忆上海》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记忆上海(中英文对照)》是展现几十年来上海发展变化的影像画册。作者以一位上海普通市民的视角,对上海几十年的建设、发展、腾飞进行了忠实的拍摄,并对业已消逝的上海世俗万象进行了朴素无华的记录。作者从拍..

《新书--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0)》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时代浪潮瞬息万变,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文学创作不仅在生产环节上发生结构性的剧变,也在传播方式上发生重大改变,人工智能的加入更是震荡了文学创作的版图。本书告诉我们,我国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要想勇攀高峰,砥砺前..

《鲁迅在上海资料丛书鲁迅在上海的居住与饮食》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是上海鲁迅纪念馆科研项目“鲁迅在上海资料丛书”之一种,从鲁迅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后的日常生活出发,重点关注鲁迅的居住状况和饮食细节,分上下两编。上编考察鲁迅所租住的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大陆新村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