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

歌剧剧本。

广西柳州《刘三姐》创作小组编剧,广西《刘三姐》汇演大会改编。全剧共8幕。从有文字记载的史料考查,刘三姐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经一千多年了。特别是在广西,刘三姐的名字已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文艺工作者创作了歌剧《刘三姐》,推出了一个崭新的刘三姐和她的故事:壮族民间歌手刘三姐和哥哥刘二到外婆家投亲,遇到恶霸地主莫海仁要霸占公共的茶山。刘三姐出于义愤,打抱不平,挫败了莫家的霸山阴谋。

莫海仁请来三个秀才和三姐对歌。赛歌会上,人山人海,三姐口若悬河,对答如流,把3个秀才嘲弄得狼狈不堪,大败而归。莫海仁又勾结官府,强行禁歌,但遭到群众的反抗,终于失败。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莫海仁施计将刘三姐抢到家中,威逼利诱都没有成功。最后刘三姐在群众的帮助下逃出莫家,和心上人一起到各地传歌去了。这部歌剧通过刘三姐与莫海仁的“对歌”斗争,歌颂了劳动群众的团结和智慧,歌颂了劳动群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剧本的矛盾冲突,就是刘三姐以不屈不挠精神和封建地主阶级展开的一场斗争。在这场特殊形式的战斗中,刘三姐的形象闪射出动人的光辉。

“胸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歌声是她斗争的武器。“上山有棍打得蛇,下水有网捉得鳖,有理敢把皇帝骂,管你老爷不老爷”,她勇敢无畏,敢和一切邪恶势力进行斗争;“不是天,不是命,莫家有把铁算盘,莫家算盘一声响,把穷人逼进鬼门关”,她对地主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一根木柴难起火,柴高火苗高过天。

只要穷人同心意,不怕莫家来霸山”,她懂得团结的力量和重要。此外,她还善于寻找敌人的弱点,选择时机予以还击;善于掌握主动,及时组织群众的力量。

在刘三姐的身上汇聚着人民的美好理想和艺术天才。作品将她会山歌的特点和对地主阶级斗争结合起来,这样她的聪明、智慧便具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刘三姐》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民歌的语言朴实优美,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在剧中,刘三姐脱口而出的首首都是好歌,感情丰富,自然洒脱。如“莫夸财主家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走过青山树也枯”,用夸张的手法,把财主的狠毒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地主恶霸的仇恨;“别处财主要我死,这里财主要我活,往日只见锅煮饭,今天看见饭煮锅”,借用“古怪歌”的表达方式,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地主老财的虚情假意。再如“刀砍杉树不死根,火烧芭蕉不死心,刀砍人头滚下地,滚上几滚唱几声”,正气凛然,句句掷地有声,唱出了人民的斗争精神。

此外,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何其芳指出,《刘三姐》“不是那种内容很深厚的反映了广阔而复杂生活的戏,然而它却是一个思想和艺术达到了较高的统一的优美的戏”。

为您推荐

《艳阳天》

长篇小说。 浩然着。浩然,中国现代作家。 作者较长时间和农村保持着多种联系,有较扎实的农村生活基础,是一位从事农村题材创作的多产作家。 小说共3卷,120余万字,是体现作者..

《茶馆》

话剧剧本。 老舍着。老舍(1899-1966),中国现代作家、剧作家。 全剧共3幕。 创作于1957年。 在舞台演出后受到戏剧界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1980《茶馆..

《班主任》

短篇小说。 刘心武着。刘心武,中国现代作家。 小说描写的是发生在中学的一个故事:光明中学初三(三)班的班主任张老师接受了党支部交给的一个新任务,接纳刚被公安局释放的小流..

《哥德巴赫猜想》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长篇小说。 周克芹着。周克芹(1937-1990),中国现代作家,长期生活在农村。本书是作者的成名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故事:1975年冬天,四川沱江流域的葫芦坝村。 许茂老..

《芙蓉镇》

长篇小说。 古华着。古华,中国现代作家。小说1981年发表。 作者在小说的《自序》中只写了一句话:“唱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是“牧歌”,但却“严峻”,这既是作品艺术风格的..

《乔厂长上任记》

短篇小说。 蒋子龙着。蒋子龙,中国现代作家。 作者曾较长时间在工厂工作,熟悉工人和工厂生活。 小说讲述了一个厂长的一段经历:某电器公司经理乔光朴毛遂自荐到电机厂当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