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剧本。
老舍着。老舍(1899-1966),中国现代作家、剧作家。
全剧共3幕。
创作于1957年。
在舞台演出后受到戏剧界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1980《茶馆》剧组赴欧洲演出,得到外国评论家和观众的广泛赞誉,被称为“远东戏剧的奇迹”和“中国现代戏剧的精华”。剧作讲述了发生在北京的一个故事:清朝末年,裕泰茶馆里,年轻的掌柜王利发殷勤接待着形形色色的顾客。庞太监和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争吵刚完,就忙着从人贩子刘麻子那里买了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康顺子回家当老婆;两个特务假装喝茶,听到常四爷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就把他抓去问罪,茶馆里一片混乱。
10多年后,满清政府垮台,军阀混战。裕泰茶馆还没有开张,接二连三地就是兵痞抢掠,警察勒索,特务揩油,已是中年的王掌柜苦不堪言。常四爷靠卖青菜度日,当年庞太监买去的康顺子逃了出来,在茶馆帮忙。两个特务还在操持着旧营生。
又是20年过去,大街上美国兵到处横行,市面混乱。老年的王掌柜还在和儿子苦苦支撑着已破败不堪的茶馆。
祸不单行,国民党的沈处长要霸占这块地盘,庞四奶奶嚷着要砸店铺。王掌柜送走儿媳和孙女去西山找投了八路军的康大力。
在茶馆里,王掌柜、常四爷和秦仲义三个老人久别重逢,各自诉说了自己的不幸,含着热泪,撒纸钱祭奠自己,也是为黑暗的时代送葬。《茶馆》以社会生活的一个角落,描写了从戊戌变法失败到抗战胜利后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抨击了欺压百姓的封建王朝和新旧军阀,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生活。3幕戏分别描写了3个令人诅咒的时代。裕泰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浓缩了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舞台。王掌柜,为求得生存,费尽心机,惨淡经营,但他的茶馆最终在风雨中倒闭,他也被逼上吊自尽。秦仲义以振兴实业为救国之道,四处碰壁,最后连财产、事业和傲气一起都失掉了。
常四爷一生耿直,苦苦挣扎,最后沦为孤苦老人。他们3个人的命运和许多进出“茶馆”的下等人一样悲惨,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剧中出现的刘麻子、两个特务等人物及他们的后代,虽然朝代几经更迭,他们依然重操旧业,干着丧天害理的勾当,活得有滋有味。从另一个侧面揭露了旧社会的本质。
《茶馆》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特的成就。(一)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剧作以茶馆这个典型环境,王掌柜、秦仲义、常四爷3个典型人物和清末、民初、抗战胜利后3个典型时代,概括了中国近50年的历史。(二)剧作不以情节的曲折取胜,全剧没有一个中心的故事,而以塑造人物为主,截取一个横断面,以“小人物”的普通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是一出以人物带动故事的戏剧。出现在剧中的人物有70多个。除了3个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外,还写了军阀、教士、特务、流氓、打手、人贩子、相面的、女招待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状况。
(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京味”。
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习俗以及茶馆的陈设都带着道地的北京风味。如唐铁嘴说:“改抽‘白面儿’啦!……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这福气还小吗?”厚颜无耻的语言活画出一个丑恶的灵魂。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