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让·保罗·萨特着。萨特(1905-1980),法国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这是一篇哲理小说。作品的主要情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在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中革命战士伊比塔和他的两名战友遭到法西斯长枪党的逮捕,经过草率审判后被判以死刑。
在等待枪决的一整夜里,他们面对死亡,备受精神折磨。天亮后,两名战友被处决。长枪党徒又两次限时诱逼伊比塔供出领导人的行踪来换取自己的生命。伊比塔虽然对死怀有恐惧,还是毅然选择了死亡,坚不招供。
临刑前15分钟他突然产生戏弄一下敌人的想法,他明知领导人格里藏在离城4公里的他表哥家,却作假供说格里藏在公墓。谁知事有凑巧,前一晚格里因与他表哥发生口角而离开他家,来到公墓躲藏,这时正好与长枪党徒遭遇而被击毙。伊比塔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昏厥了过去,苏醒后又狂笑不止。荒谬的世界对他开了个更大的玩笑,自己被更残酷地戏弄了。
这是一篇典型的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存在主义哲理的小说。作者在小说中要表明的思想是:人的处境是荒谬的,世界是丑恶的。人生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总和,不可预卜的偶然因素就构成人们的存在的状况。
在生死关头,每个人都要显露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真实性,作出自己的选择,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
由于世界的荒诞性,其结果可能与人们的选择完全相反,就像这篇小说所描写的:欲生者被杀,誓死者却生还。作者在图解这些抽象的存在主义哲理时,虽然包含着一些进步的内容,但其实质却是错误的,他把具体的社会矛盾、阶级的对立都化为抽象的人的存在问题,模糊了人们的视线,掩盖了问题的症结。
所以伊比塔这个形象,既不是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理想人物,也不是现实主义文学中的英雄典型,他只是一个地道的存在主义者。存在主义文学在艺术上十分重视“环境的确定性”,以给存在主义的“真实人物”提供一个主观感受和供自由选择的客观条件。
《墙》中的监狱、死亡的威胁等,都是这种“确定性”。
小说真实地展示了主人公对待死亡的反应和态度,并借此批判了丑恶、荒诞的人生。
萨特的名作还有《可尊敬的妓女》、《禁闭》、《肮脏的手》、《苍蝇》、《死无葬身之地》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