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辛着。
莱辛(1729-1781),德国近代文艺批评家、剧作家。1767年,生活无着的莱辛应邀到汉堡任“民族剧院”艺术顾问。他针对剧院第一年上演的52场剧目,撰写出104篇评论,1769年辑成此书。本书不是系统的理论着作,而是针对剧院上演剧目所写的具体的艺术分析文章的汇集。然而,也较集中地反映了莱辛的戏剧美学思想。莱辛作为一个启蒙主义者对高乃依、拉辛等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作了深入的分析和尖锐的批判,认为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雕琢、矫揉造作的文风,以及僵化的题材选择(以宫廷为对象)和戏剧规则(主要是“三一律”),其实质就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反映。
他以敏锐的洞察力说明“三一律”是由希腊戏剧有歌队这一特点产生的,古典主义教条式地硬套“三一律”是误解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在批判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的基础上,莱辛的目的在于建立资产阶级所需要的市民剧。
一种突破古典型的悲剧喜剧圈子以表现普通人、一般的人(即市民阶级)的戏剧。市民剧就应大众化,应当反对封建的等级观念,以市民代替君王和上层人物作主角,即使同情剧中的国王,也是把他当作一个人来同情,而不是当作一个国王。
可见,莱辛的戏剧思想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针对古典主义的理论重新解说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净化”作用的理论。认为悲剧引起的怜悯和恐惧,仅仅是为了净化这种激情,以达到将情感转化为道德的目的。
所以悲剧应唤起人对同类人的同情、对共同的命运哀怜和恐惧。并强调戏剧的道德内容和道德影响。二是要求戏剧都应有理性和真实性。认为不真实的东西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东西。而真实也不是简单地照搬自然,因为戏剧属于“另外一个世界”,“一个天才的世界”,戏剧的目的远比历史的目的更富有哲理性。这表明了莱辛戏剧理论的现实主义色彩。书中还将法国古典王义戏剧与莎士比亚的戏剧作了比较,认为莎剧是巨幅壁画,莎士比亚较之高乃依、拉辛更接近亚里士多德的基本精神,是伟大的戏剧天才。此外,还有一些关于性格以及文艺与戏剧创作问题的论述。《汉堡剧评》虽是一部论文汇集,但它文笔犀利,才气横溢,并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文学的研究和批评,显示了莱辛文艺论着的特色。总之,莱辛在《汉堡剧评》中主张的市民剧,以市民阶级人物替代君主和上层人物做戏剧的主角,反映了资产阶级欲登上政治舞台的阶级意识,也表明了它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战斗作用,在当时德国正趋向统一的历史情况下,尤有其进步意义。从文学发展的进程来看,莱辛的现实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主张对德国以及世界文艺和美学的发展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席勒称道莱辛的艺术批评在当时是无人相比的;海涅也称赞莱辛的建树是当时生气蓬勃的评论界的一个代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