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着。马克思(1818-1883)、恩格斯(1820-1895),德国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本书写于1845年-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指当时在德国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特殊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当时在政治经济上十分软弱并沉溺于幻想的德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论战性的巨着,对当时德国的那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批判,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内容精深赅博,是马克思主义形成阶段的一部重要着作。本书首先分析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指出费尔巴哈未能把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批判了鲍威尔、施蒂纳的唯心主义,反驳了他们对马、恩的指责;揭露了迈耶尔等人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实质。在批判、论战的同时还着重指出,有了人类的生存才谈得上人类社会的历史,而衣、食、住、行又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因此,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第一性的。以此为前提,书中分别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并以此为主线,展开分析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指出以所有制形式为依据,人类社会具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诸阶段。在分析所有制形式对国家和法的决定作用时,强调了国家和法的性质取决于所有制的性质。书中还精辟地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统治阶级的思想居支配地位的观点;还系统地论述了社会基本矛盾的三重结构,指出,直接生活资料的物质生产,是理解现实生产过程的基础,它与不同阶段的生产关系一起,又构成理解哲学、科学、道德、法律和宗教等上层建筑的基础。本书的特点是:理论阐述的系统性和分析批判的战斗性融为一体。深刻的批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扫除了障碍;而系统的阐述,又真正实现了马、恩自己对以往哲学思想的清算。因而,本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社会历史观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标志。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本书阐述唯物史观时,术语尚未规范化,如生产关系多用交往形式或交往关系来表达,科学、宗教等意识形态诸形式,也还没有明确地用上层建筑等规范术语来表达。基于这一点,我们说,本书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掌握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阶段的必读之书。

为您推荐

《德意志音乐与民族主义:1800-1848》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民族主义普遍发生于19世纪,它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既是政治力量与政治运动,表现为对民族建国的追求;也是文化意识层面的思想与观念,一种凝聚民族成员与促进..

《情迷德意志》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为作者的游记, 分为: 开篇“咱家与德意志”、**辑“2008年夏, 首访德意志”、第二辑“2010年秋, 再访德意志”、第三辑“2013年秋, 三访德意志”、结篇“德国战车的传奇”和后记。 书籍特色..

《德意志灵魂-(全二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德意志灵魂》是作者鲁成文所写的又一部关于德意志文化的著作,堪称鲁成文多年心血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分为上下两册出版,所含内容甚多,以所游历的城市为轴,以与这些城市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为线,以相关的哲学、诗..

《感受德意志:1982:1991》内容简介|作者

《中青年红学论丛:红学 学术 意识形态》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1.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的陈维昭先生的红学新著,集25年《红楼梦》研究之精华。2.观点客观公允,对各种红学研究现象进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意义,学术立场鲜明。3.融趣味性、文学性和哲思于一体。4.涉及研究方面众多,析理..

《一个人的德意志》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作者在德国的四年间,写作了一些随感类文章,并挑选出其中的27篇和大量图片,命名为《一个人的德意志》。从*初的旅行见闻,到在学习生活中感到的迷茫与压力;从参与德国文化艺术活动时的思考,到对德国整体性格的概括,都..

《1945-2000年-德意志文化-(上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德意志文化(1945~2000年)》是系列译著“莱茵译丛”中的新作品,是一部二战结束后半个多世纪德意志的文化发展史;作者对战后德意志文化史的论述是在德国的战败、东西德的分裂、德国的统一这些大的历史背景中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