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着。列宁(1870-1924),俄国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本书写于1913年。除导言外,文章由3部分组成。导言首先肯定马克思的学说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指出“马克思的学说所以万能,就是因为它正确”,接着阐述了马克思的学说“十分完备而严整”,它是吸取“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它向剥削制度“宣布了无情的战争”,因而引起了资产阶级的“最大仇视和憎恨”。第1部分着重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欧洲18世纪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肯定了18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忠于自然科学”、反对宗教支持的各种唯心主义,因而它在欧洲全部近代史中,是“唯一彻底的哲学”。马克思、恩格斯捍卫了哲学上的唯物主义,但没有停止在原来的水平上,他们在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础之上,吸取了“辩证法”这一“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把唯物主义发展成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反映永恒发展的物质的人类认识是相对的。马克思、恩格斯还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这一理论说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从一种社会生活结构中会发展出另一种更高级的结构,例如从农奴制度中生长出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特别是为工人阶级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第2部分着重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指出马克思吸取了其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并由此出发,揭示了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生产这个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以往政治经济学最本质的区别,是它把交换过程中的物与物的关系,还原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出商品的交换不过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各个生产者之间的联系”;资本表明人的劳动力变成了商品,资本家阶级财富的来源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本身日益社会化,使工人愈来愈依赖资本,与此同时,也“造成联合劳动的伟大力量”,因此,资本在全世界的胜利,不过是劳动对资本胜利的前奏。第3部分着重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本质区别,指出社会主义学说是反对资本主义压迫的产物。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是它不能为消除这种压迫指出真正的出路。它看不清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知道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更不了解谁是新社会的创造者。科学社会主义回答了这些问题,它在历史的发展中发现,只有阶级斗争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可以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精髓。文章最后指出,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在阶级斗争中锻炼和成长。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但内涵丰富,它不仅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而且还精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至为难得的入门指南。

为您推荐

《英国学派与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从英国学派与历史学家的关系角度,将学派典型史家的史学思想置于20世纪西方新史学语境与马克思主义史学谱系中,系统阐释霍布斯鲍姆(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著述、核心内涵和学术地位,同时..

《平凡印记:一位大学教师的人生自述/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学丛书》内容

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一名大学教师的人生经历与教学感悟。作者充满着人文情怀,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风采。这些故事消除了我们对思政课课堂枯燥、乏味的误解,打破了思政教师刻板、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生成论》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类信仰分别从“宗教妖术”“商品妖术”和“乌托邦迷雾”中解救出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人类信仰形态的不断批判,很终澄清和建构出来的共产主义信仰。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真正实..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著作丛书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论》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马克思主义卷》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NULL 书籍特色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是中国社科院老年专家协会组织全院专家、学者回顾各专业学科发展历程的文章合集,分八卷出版,《马克思主义卷》是..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3》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由高校两课教师以及研究马哲与中国问题的学者所做的多个专题集合而成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以及两课教学研究主题的专著,有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价值。 书籍特色..

《马克思主义学刊-第5卷 第2辑.年6月》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的论文集。书中共收入论文20余篇。包括:深化如何应对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渗透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