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房子》名著鉴赏

【出版时间】:1966

【原文作者】:马·巴尔加斯·略萨

【原文作者简介】: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1936- ),当代秘鲁作家,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第二大城市阿列基帕。

早在出生前父母即已离异,出生后一年随母去玻利维亚的柯恰潘帕,与外祖父住在一起。1945年其父母重归于好,巴尔加斯随母返回秘鲁,在皮乌拉定居。

1946年全家迁居利马。

1950年迫于父命入莱昂修·普腊多军事学校,对军队中的黑暗深恶痛绝。

1957年他毕业于利马圣马可大学文学系,1959年到法国深造。在巴黎他一方面开始进行写作,一方面工作,并大量阅读和研究法国文学,深受福楼拜和萨特,以及骑士小说的影响。

在巴黎期间还结识了许多拉美作家,如科塔萨尔、卡彭铁尔等,并承认自己在创作中也受到这些作家的影响。他的成名着《城市与狗》发表于1963年,该作品获得西班牙“小丛书”奖和“批评”奖。

《绿房子》是他的代表着,发表于1966年,当年获“批评奖”,次年获“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文学奖”。此后连续发表的长篇小说有《酒吧长谈》(1969)、《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1973)、《胡莉娅姨妈和作家》(1977)、《世界末日之战》(1981)、《迈塔的故事》(1984)、《谁是杀人犯?》(1986)、《后母的奖赏》(1988),此外,他还着有短篇小说集《首领们》(1959)、《小崽子》(1967);剧本《塔克纳城的小姐》(1981)、《凯蒂与河马》(1983)和《琼加》(1986)以及论文集《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者的故事》(1971)、《永恒的狂欢:福楼拜和包法利夫人》(1975)和《逆风顶浪》(1983)。

由于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于1976年当选为国际笔会主席,这是第三世界作家第一次当选为这个组织的主席。此外,他还担任秘鲁语言科学院院士、伊比利亚世界合作学会理事会理事。

并多次应邀到世界许多着名大学任客座教授。

。【内容概要】: 荒凉的皮乌拉城来了一个身分不明的外乡人堂安塞尔莫。

此人能言健谈,慷慨大方,弹得一手好三角琴,很快就赢得了当地人的好感。他定居下来并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后,就在城郊曼加切利亚区盖了一幢外表刷成绿色的房子,这就是该城的第一座妓院。于是城里的年轻人,甚至老年人开始了荒唐的生活。

富商基罗加夫妇在一次旅行中被土匪杀害,其养女安东妮娅亦被兀鹫叼瞎了双眼。

众人救活了安东妮娅,由洗衣妇胡安娜·保拉收留抚养。光阴似箭,安东妮娅长大成人后,一次在广场上被堂安塞尔莫诱至绿房子。不久安东妮娅怀了孕,生下琼加后死去。堂安塞尔莫受到良心谴责,将此事告诉了保拉。消息传开后,群情激愤,加西亚神父率众烧了绿房子。从此堂安塞尔莫一蹶不振,带着私生女琼加在曼加切利亚区的各酒店中游荡。

洗衣妇保拉出于同情又收养了琼加。皮乌拉城不断发展,日益现代化,高楼大厦盖起来了,柏油马路铺起来了,而且有了四个妓院。

此时琼加也发了迹,开了个妓院,亦称“绿房子”,堂安塞尔莫同另外两个人,“年轻人”阿历抗德罗和汽车司机“圆球”组成了一个乐队,就在琼加的妓院舞厅中伴奏。巴西籍日本人伏屋抱着“穷人胆小就一辈子也富不起来”的人生哲学,从巴西越狱,来到亚马逊河流域的秘鲁境内,在依基托斯市结识了商人列阿德基,一同作走私橡胶的生意。他们来往于土着部落之间,贱买贵卖,从土着手中搞到橡胶、皮毛,转手卖给美国人。琼丘族印第安人的一个村社首领胡姆就是由于反抗这种掠夺和剥削,想组织合作社直接进城贩卖橡胶,而遭到列阿德基(当时是圣玛丽亚·德·聂瓦镇镇长)等商人和警察的镇压。

走私活动引起了政府的注意,走私犯和商人遭到政府的追捕,但列阿德基与官府有勾结,几次都安然无恙,而伏屋却不得不东躲西藏。他带着从依基托斯诱拐来的情妇拉丽达来到一个岛上,占岛为王,杀人越货,无所不为。

他以此岛为据点,在其左右手潘达恰和阿基里诺的帮助下干着烧杀掠淫的勾当。一日,他和情妇拉丽达搭救了一个遭土着居民的袭击,跳水逃脱的士兵聂威斯。

备受伏屋虐待的拉丽达同聂威斯发生了爱情。

在伏屋患了麻风病,不得不接受阿基里诺的劝告而去某地接受隔离治疗的前夕,二人双双私奔。

拉丽达随聂威斯来到圣玛丽亚·德·聂瓦镇定居下来,生儿育女,日子过得倒也不错。这个镇上有个西班牙修女办的传教所,修女们为了“开化”土着居民,开办了一个女子学校,土着居民不愿把女儿送来学习,她们就请警察帮助四处搜捕学龄女童。

女童入学后,学习西班牙文,学习文化和教义,二三年后,由于同家人失去联系,就只能被当地军官和过路的橡胶商人和工程师带去作女佣人。一日孤女鲍妮法西娅出于同情,打开传教所的后门,放走了思念故乡的小姑娘们,而她本人则因此被驱逐出传教所,聂威斯和拉丽达收留了她,并有意安排让她认识了当地警长利杜马。利杜马非常爱她,最后同她结为夫妇。婚后二人迁回利杜马的老家皮乌拉城。在此之间,利杜马曾受命率领四名警察云逮捕被认作是开小差和伏屋帮凶的聂威斯。由于二人是要好朋友,利杜马有意放掉他,于是命手下警察包围聂威斯的住处,自己则借口打探虚实进去通知聂威斯逃跑,正在此时,警察们破门而入,聂威斯逃跑未成,被捕入狱。

出狱后去了巴西。拉丽达则同一名外号叫讨厌鬼的警察结婚,一起去故乡依基托斯与自己同伏屋生的儿子住在一起,有了归宿。



利杜马携鲍妮法西娅回到皮乌拉,仍然当警察,但也继续同以前的老朋友猴子、何塞、何塞费诺混在一起,这四个人本来就是能把全城闹得鸡犬不宁的二流子。一日利杜马同当地庄园主塞米纳里奥发生口角,最后二人赌起俄式决斗左轮枪,塞米纳里奥对自己脑袋开了一枪,恰中子弹。

利杜马因此被捕,被解往利马坐牢。鲍妮法西娅则落入何塞费诺手中,成了他的情妇,并被他送进琼加的妓院“绿房子”当了妓女,艺名为“塞尔瓦蒂卡”(意为丛林中的女人)。

利杜马被释回来后,得知此事大发雷霆,但木已成舟,他也无奈何,只得满足于靠塞尔瓦蒂卡生活,终日鬼混游荡。堂安塞尔莫活了八十岁,一日在演奏时死去。

为之守灵的有其私生女琼加、利杜马等四个二流子、抢救过安东妮娅的当地医生塞瓦约、塞尔瓦蒂卡,还有曾经率众烧掉第一所绿房子的神父加西亚。



【作品鉴赏】: 《绿房子》这部长篇小说概括了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整个秘鲁北部,从森林地区到沙漠地区长达四十年的社会生活。

其结构设想是庞大的,它感情充沛、文笔流畅,雄浑有力,每一页中所表现的想象力有如高山瀑布。一个庞大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过遍布全书的无数毛细血管维持着作品的生命。书中的情节与事件仿佛间歇性的岩浆喷射,形成一股难以阻挡的巨流。全书由五个故事组成:1、鲍妮法西娅的故事,包括她同利杜马的婚姻;2、伏屋的一生(这是通过他同阿基里诺在前往隔离区的船上谈话叙述出来的);3、安塞尔莫的一生以及绿房子的兴衰史;4、胡姆的反抗;5、四个二流子的故事。

五个故事是分别在皮乌拉城、圣玛丽亚·德·聂瓦镇和玛腊尼昂河各支流上发生的。作者把这五个故事加以小块切割,然后把这些小块打乱时次序巧妙地安排在四个部分和一个尾声之中。其中每一部分的开始主要是叙述圣玛丽亚·德·聂瓦镇和圣地亚哥河上发生的事。第一、三两个部分中,每章各包括五个场景,这五个场景就是被切割出来的五个故事的小块。

第二、四两个部分中,每章各包括四个场景,因为到后来胡姆的故事消失了,鲍妮法西娅的故事同二流子的故事合并到一起了。尾声部分的各章则是全部故事的结局。在这样的结构的安排过程中,时间和空间被分割成若干小块,然后打乱次序被安排在各个场景之中。初读起来颇感吃力,但越往下读,就会逐渐发现每章每个场景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读者会被几个悬念同时抓住,产生一种非一气读完不可的好奇心,直到最后得到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因而觉得回味无穷。

如果说有的小说一个章节代表一个场景,几个章节变来变去,使读者如同在看一部电影,那么《绿房子》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场景的转换就象镜头的转换一样,并且是镜头的急剧转换。如在北方星旅馆堂安塞尔莫同欧塞比奥抢着付钱,镜头一转,转到过去,使人看到那是欧塞比奥在绿房子里嫖后付帐。有时两人对话,镜头一转插入了第三者,第四者,甚至第五者,由后者来回答或解释前者的提问。

有时一组人的对话是描述一个事件,而另一组人就是当事人,正在进行前一组人所描述的事;两组对话同时出现,使读者仿佛一边听着前一组的描述,一边用望远镜观看后一组在过去的行动。

作者把这种写作技巧称为“中国套盒式”的写法。凡此种种多角度的镜头的转换,都是在瞬息间完成的,既无区分章节的符号,也没有标点符号。对白与独白混在一起,对话与叙述混在一起,幻想与现实混在一起,所以读者不能象读一般小说那样一字一字地,一行一行地去“读”,而是要象看多镜头的影响画面,或是看万花筒那样几个场景同时去“看”。此外,作者在写到人物在喝醉,垂死,或者极端惊恐紧张时,就使用了乔伊斯式的语言,如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不分,人称互相变换等等,以渲染气氛。

作者使用上述种种写法,一是能使读者进入并置身于作品的气氛之中,与书中人物息息相通,即巴尔加斯·略萨所说的缩短作者、作品与读者的距离。

二是节约文字,本来需要经过叙述或解释才能使读者跟得上的情节,只要人称一变,读者就能明白,原来是换了镜头,这就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可以说是一种浓缩式的写法,也是巴尔加斯·略萨“结构现实主义”的一个特色。



为您推荐

《统帅》名著鉴赏

【出版时间】:1982—1984 【原文作者】:弗·瓦·卡尔波夫 【原文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卡尔波夫(1922- )苏联俄罗斯作家。 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书记。生于奥伦堡。 1939年中学毕业后,入塔什干高级步校学..

《妈妈和中子弹》名著鉴赏

【出版时间】:1982 【原文作者】:叶·阿·叶夫图申科 【原文作者简介】: 叶甫盖尼·阿列克山德罗维奇·叶夫图申科(1933- )苏联俄罗斯诗人。 是“大声疾呼派”的重要代表。他在1933年生于伊尔库茨克州济马镇。父母均为..

《灾难的标志》名著鉴赏

【出版时间】:1982 【原文作者】:瓦·弗·贝科夫 【原文作者简介】: 见“索特尼科夫”条。 【内容概要】: 这是一座不知什么时候就坐落在这里的宅院,岁月和人们留给这儿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原先盖有农舍的地方,杂草..

《黑鸟》名著鉴赏

《穿白衣的人们》名著鉴赏

【出版时间】:1987 【原文作者】:弗·德·杜金采夫 【原文作者简介】: 见“不单为了面包”条。 【内容概要】: 1948年秋天,32岁的青年植物学家奉命前往他的母校、外省的一所农学院检查工作。 临行前,李森科学派的重..

《战争中没有女性》名著鉴赏

【原文作者】:斯·亚·阿列克茜叶维契 【原文作者简介】: 斯薇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茜叶维契,其父是白俄罗斯人,其母是乌克兰人。 她在明斯克一家杂志当记者,从1978年开始访问了许多参加过卫国战争的妇女,搜集..

《阿尔巴特街的儿女》名著鉴赏

【原文作者】:阿·纳·雷巴科夫 【原文作者简介】: 阿纳托利·纳乌莫维奇·雷巴科夫(1911- )出身于工程师家庭,1934年毕业于莫斯科运输工程学院。 作家早年的作品多为儿童题材和生产、道德题材。1951年,因长篇小说《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