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名著鉴赏

【出版时间】:1970—1980

【原文作者】:伊·福·斯塔德纽克

【原文作者简介】: 伊万·福季耶维奇·斯塔德纽克(1920- ),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农民家庭。

1940年参加苏共,受过军事教育。卫国战争时期在前线报社工作,1939-1958年在部队服役。

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印刷学院编辑系。

1940年起发表作品,着有中短篇小说集《马克西姆·佩列佩利查》(1952年,1956年改编成同名电影)、中篇小说《士兵的心》(1954年)、《带枪的人们》(1956年)《前线——肇事的地方》(1960年)、《铭记在心》(1962年),《军事故事》(1967年)描写苏联的军队生活。

长篇小说《人不是天使》(又译:《人无完人》1962-1965)展示了集体农庄制度在乌克兰的胜利。反映乌克兰农民在卫国战争中和战后恢复时期的命运。

这部作品丰富了他的创作经验,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长篇小说《战争》(共3部,1970-1980)是他的代表作。

这是他早就酝酿着的。他说:“我早就想过要写一部我的主要作品——描写伟大卫国战争的长篇小说,在完成了《人非天使》之后,这一想法又出现在脑海里。”1984年发表长篇小说《莫斯科41年》,其内容和人物与《战争》有一完整的连续性。他还写剧本和电影剧本,如剧本《爱情与南瓜》(1967年)《真理的面包》(1971年),电影剧本《人不投降》(1958年)、《从科霍诺沃克来的演员》(1961年)、《上天的契机》(1965年)等。

他的作品曾被译成多种文字。

。【内容概要】: 楚马科夫少将告别妻子女儿从列宁格勒来到莫斯科,他将奉调到西白俄罗斯国境线出任一个机械化军的军长。

在国防委员会里上级交代他要保持战斗力,搞好备战。同时要尽量避免冲突。在莫斯科,楚马科夫还去看望了他的老师——着名的军事历史学家罗曼诺夫教授。

教授认为,战争已迫在眉睫,形势险恶。与德国签订条约不过是为了争取时间。国内已加紧备战,如向西线调兵,发展航空、自动化武器、火炮等工业。

但斯大林还在希望能遏止住希特勒。最近塔斯社发表了一个声明,驳斥了西方关于“苏德战争迫近”说法。

这个声明是想让希特勒最后明智起来。

楚马科夫被派往克拉申,他带着一颗沉重不安的心前往明斯克。战争的乌云笼罩着苏联。斯大林对备战做了一定的工作并亲自兼任政府首脑,集中党政权力,便于统一指挥。

但他仍想拖住希特勒,争取更多的时间。他要求军队尽量控制住自己,不要让希特勒有动手的口实。尽管如此,是否将爆发战争?是否要部队进入战斗状态?这些问题一直在折磨着他。

他觉得,甚至办公室的四壁也在向他提出这些问题。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迹象已越来越明显。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总参谋长朱可夫等认为应命令边境各部队立即进入全面战争状态,严阵以待。但斯大林却坚持认为发出这样的命令还为时过早,问题也许还可以和平解决,因此他主张发一个简短命令,要边境各部队不要受任何挑衅的影响,以免使问题更加复杂化。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驻苏大使要求会见莫洛托夫,他转交了德国政府给苏方的一份紧急备忘录,正式向苏联宣战。

一场史无前例的战争爆发了。刚刚到任的楚马科夫接到西线特别军区司令的命令,要求立即动员起来,投入战斗并拆阅作战计划,击退进犯的敌人。

楚马科夫明白,摆在他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政治局在开会,委员们心情沉重而又焦急地围坐在桌子边。

斯大林好象对战争的突发还不能相信,还在等待着奇迹——不是战争爆发,而是德国人的挑衅。然而事实就是事实。他承认“在日期上我们失算了。”但他认为希特勒背信弃义,撕毁条约,才是彻底的失算!他一定会被消灭!克里姆林宫钟楼的指针指到11点45分,莫洛托夫乘坐的小汽车向中央广播电台驶去,他要去宣读《告人民书》,宣布战争的到来,而此刻人们还一无所知。

看,一队迎亲的行列唱着歌,弹着吉他,穿着白色连衣裙的新娘走在前面,喜气洋洋。人们的生活里充满着欢乐、忙碌、光明和美好的希望。可是《告人民书》一旦播出,周围的一切将完全变样。想到这里莫洛托夫不禁打了个寒颤。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将被打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电台里终于传出莫洛托夫的广播讲话。无论是斯大林,还是克林姆林宫的其他人都未曾料到敌人的突然袭击给苏联带来的可怕灾难和巨大损失。更为危险的是,苏联没有拟定任何组织和进行战略防御的具体措施。

战争第3天,敌机整天出动。机场、兵营、炮兵纵列、车库、油库、弹药库都是他们狂轰滥炸的目标。

楚马科夫的部队与敌人正面交锋,虽然付出了代价,但顶住了德寇的进犯,然而后来还是未能坚持住。第7天,楚马科夫带着小股部队向东撤退,并成功地在别列津突围,回到西线特别军区指挥部。

在那里首长告诉他,虽然苏军经受了第一次打击,但已经摸到德寇的主攻方向,转折一定会到来的。在战争爆发的日子里,斯大林一面忙于工作,一面痛悔没有及时发出战斗警报,错失了良机。

但是他振作起来,顽强地从自己的记忆、经验,还有列宁的、党的经验里寻找办法,用最新的军事理论武装自己。为了加强对战争的指挥,斯大林决定组建象1919年列宁领导下的工农防御代表大会那样的机构。经商量,这个机构名叫国防委员会,由斯大林任主席,莫洛托夫为副主席。

同时,斯大林决定派铁木辛哥替代帕伏洛夫任西线指挥员。铁木辛哥到任后先稳定西线的局面,站稳脚跟,然后再给敌人以打击。这时带着400多人冲击敌人重围的楚马科夫经过组织的审查甄别,又被任命为改编后的综合战斗部队司令。

战争进行了3个星期,大片国土被法西斯占领,从边境到莫斯科之间的大半土地均被德寇侵占。但敌人进攻的速度已大减,有些地方已停顿下来,而整个苏联已经动员起来,全国已变成了一个大军营,前方后方密切配合,并肩战斗。1941年7月,德军以比苏军多3倍的坦克和比苏军多一倍的飞机、大炮和人员进攻战略要地、通往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德国统帅部预计在8月25日前就能拿下莫斯科,并在十月初直抵伏尔加河、喀山和斯大林格勒。苏军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员卢金中将受命组织斯摩棱斯克保卫战。一场血与火的激烈战斗在斯摩棱斯克高地及其附近广阔的土地上展开了。

可是终因力量悬殊,寡不敌众,斯摩棱斯克的南部被德寇占领,苏军炸毁了德聂伯河上的桥梁。总参谋部决定建立莫扎伊斯克新防钱,组织新的预备队。这一决策与斯大林的想法吻合。

不久,斯大林下令集结优势兵力形成拳头对付敌人,将几个预备队集团军组成方面军的突击集部队,以粉碎斯摩棱斯克南北两面的敌军,并援救被围的苏军。

苏军的战略部署使德寇在主要战略方面上被迫转入防御。



【作品鉴赏】: 在苏联文学中,卫国战争是一个常写不衰的重要题材。

当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在赫鲁晓夫时代,卫国战争题材作品侧重于描写“战壕里的真实”,也就是描写下层军人在战争中的命运,谴责战争的残酷,如有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巴克拉诺夫的《一寸土》等。勃列日涅夫时期战争题材作品转向侧重于“全景描写”,如西蒙诺夫的《最后一个夏天》、邦达列夫的《热的雪》等。

斯塔德纽克的《战争》也属于全景式地描绘战争事件的广阔画面的作品。这部小说主要描写希特勒进攻苏联前夕和战争初期的情况。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党政最高领导的备战、外交活动和战争初期的组织指挥活动;另一条是描写由楚马科夫少将率领的一个机械化军在战争初期遭到希特勒突然袭击后冲出重围,迎接转折和新的战斗任务。

这两条线索的交叉结合体现了作者“把真实性和幻想,文献和虚构”结合在一起的主张。“全景式”地描写卫国战争必然要涉及到斯大林。

在《战争》第一部中,作者主要强调斯大林对希特勒的突然袭击估计不足,迷信苏德条约,幻想用塔斯社发一个声明而使希特勒“明智”起来,企图用外交方式来拖延时问。

但是法西斯的突然袭击证明斯大林是“失算”了。这一评价基本上沿袭了赫鲁晓夫时期战争题材作品的写法,即把斯大林刻画为在希特勒突然袭击下节节败退的罪魁祸首。第一部发表后获得评论界的肯定,认为《战争》“以文艺的形式对认识伟大卫国战争的意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第二部中,作者明显改变了调子,较多地肯定了斯大林在扭转局势方面的作用,描写他从列宁的思想,从国内战争的经验中寻找方法,组建了国防委员会,统一了军事领导并把整个苏联都动员了起来。第二部发表后出现了批评文章,指责他“明显地按历史主观主义办事。”一些西方舆论更是:政治角度认为小说是“恢复”斯大林的形象,是对斯大林“最露骨”的“颂扬”。小说于1983年获苏联国家奖。





为您推荐

汤姆叔叔的小屋作品鉴赏①

作品主题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全书都被同一个主题所主宰:奴隶制度的罪恶与不道德。当斯托夫人在她的文字里写入次要的主题时——譬如母亲的道德权威以及由基督教提供拯救的可能性——她都会强调这些主题与奴隶制的..

古代名著人物知多少①

古代名著人物知多少 : 《三国演义》 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黄巾起义者及鲜卑等边远民族67人,官亲和三教九流等人物109人。 《水..

《统帅》名著鉴赏

【出版时间】:1982—1984 【原文作者】:弗·瓦·卡尔波夫 【原文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卡尔波夫(1922- )苏联俄罗斯作家。 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书记。生于奥伦堡。 1939年中学毕业后,入塔什干高级步校学..

《妈妈和中子弹》名著鉴赏

《灾难的标志》名著鉴赏

【出版时间】:1982 【原文作者】:瓦·弗·贝科夫 【原文作者简介】: 见“索特尼科夫”条。 【内容概要】: 这是一座不知什么时候就坐落在这里的宅院,岁月和人们留给这儿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原先盖有农舍的地方,杂草..

《黑鸟》名著鉴赏

【出版时间】:1981 【原文作者】:彼·鲁·普罗斯库林 【原文作者简介】: 彼得·鲁基奇·普罗斯库林(1928一 )苏联俄罗斯作家。 1928年出生在布良斯克州谢夫斯卡区柯西茨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

《穿白衣的人们》名著鉴赏

【出版时间】:1987 【原文作者】:弗·德·杜金采夫 【原文作者简介】: 见“不单为了面包”条。 【内容概要】: 1948年秋天,32岁的青年植物学家奉命前往他的母校、外省的一所农学院检查工作。 临行前,李森科学派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