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孔子(世界三圣)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孔子的烙印,读《论语》,你会感到在你心中流过的是一条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长河。

孔子(中国春秋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在2000多年前的一个遥远的朝代,夏商周两千年的文化沃土孕育了集上古三代文化之大成者——孔子。这位垂宪万世的至圣先师,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西方的学者们一直将其与耶稣、释迦牟尼并称为“世界三圣”。孔子作为中国思想文化集大成者,他倡导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设计以及躬行不辍的为人处世方略,不仅显示了一个巨人的完美人格,并且能让后人学到许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由他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孔子的烙印。儒家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孔子的名字犹如一颗启明星闪烁在东方的天宇,昭示着一代代的求知者。《论语》这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经典,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它所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成为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所公行的是非尺度,也几乎成为后世人们所尊奉的信条,至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西方人的《圣经》教人信仰上帝,爱兄弟姊妹,把希望寄托在天国。中国人的圣经——《论语》则教人”敬神鬼而远之”,“克己复礼”,过有序的现实生活。这两本书可以说是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界碑。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圣经》和《论语》是对东西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书,《论语》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就像《圣经》影响了西方人两千多年一样,直到今天依然一定程度地左右着人类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圣经》和《论语》已经那么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在我们平时说话中,不经意间都会涉及到这两部书的内容。在中国与世界接轨的今天,不了解《圣经》就不能透彻地了解西方人的思想和西方文化,不了解《论语》也就不能透彻地了解中国人的思想和中国的文化。《论语》是儒家学说的圣典,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位思想家、文学家不受《论语》这本书的影响。不把这本书读懂、读通、读透,就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为您推荐

论语参见条目①

中国文学十三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左传》 《公羊传》 《穀梁传》 《周礼》 《仪礼》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 《尚书正义》 《礼记正义》 《周易正义》 《春..

论语《论语》中的名言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

论语《论语》关于如何做人①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

论语《论语》论教与学①

论语《论语》的哲学思想①

  (一) 关于鬼神。鬼神信仰是跟人类一起诞生的。殷人极重鬼神,祭祀唯谨。周人重人事,但不废祭祀,孔子也正是如此。他从来也没有断言鬼神是否存在。他的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对鬼神,既要按礼祭祀,唯谨唯敬,又不能指望他..

论语概述①

  《论语》,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著作,又称为论、语、传、记。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

论语古今注释《论语》的书籍①

  《论语》自汉代以来,便有不少人注解它。《论语》和《孝经》是汉朝初学者必读书,一定要先读这两部书,才进而学习“五经”,“五经”就是今天的《诗经》、《尚书》(除去伪古文)、《易经》、《仪礼》和《春秋》。看来,《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