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中国双语作家林语堂

林语堂(中国1895-1976)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带着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他的《京华烟云》堪称近现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很多年前,在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上,冗长的演讲一个接一个,后来轮到一位戴眼镜的先生,只见他站起来说:“绅士的演讲,应当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台下先是一愣,继而哄堂大笑,不久报纸上把这则趣闻刊登出来,这笑话也就尽人皆知了。那位先生就是林语堂,是第一个把“幽默”这个词引入中国的人。

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林语堂是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风云人物。有人曾说:“全世界大多数的外国人只知道中国有两大文人:一位是德配天地的孔夫子;一位是学贯中西的林语堂。”作为一位世界性的知名作家而被美国文化界评选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的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带有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他不但学贯中西,是我国最优秀的双语作家之一,而且在语言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文学作品,他构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艺术长廊,在海外研究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林语堂八十多年的生活遭遇和创作成就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化史上是不可替代的:他兼备散文大家与著名长篇小说家的双重身份,是唯一一位长期用英文进行文学文化创作的中国现当代作家。

《京华烟云》这部长篇巨著是历年来有关中国的小说作品中最磅礴、最华丽、最完备、最重要的典范之作,因为在构思与创作基调等方面深受《红楼梦》的启发而被誉为“现代红楼”。它不加粉饰地呈现出中国的一切困境与纷扰,并积极地昭示着国家的希望,是一部只有国人才能完全体会的经典。这部史诗般磅礴的巨著被林语堂书写得如泣如诉,是一部可以在寂寞长夜里独自品味的佳作。更重要的是,它随着传播面积的扩大,已成为北美华人文学成功的典范,为世界华语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为您推荐

中国学世界化是中西文化交流进入更深层次的表现。对世界范围内汉学研究论着

一.文化的还原 寻根溯源是汉学论着翻译中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之一。汉籍本身浩如烟海,文化内涵又广博精深,海外学者对它的征引宛若随意采撷,典故难寻;对它的解释或体认有时推陈出新,有时又似是而非,因此译文难..

四十年代中国文艺界对“形象思维”认识的接续和深化。

1965年底,关于“形象思维”的论争已接近尾声,从一个粗略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其规模和声势:从1954年初《学习译丛》译载尼古拉耶娃《论艺术文学的特征(作家的意见)》一文以后,截止1965年底,先后有20篇专题论文谈形象思维问题(其..

中国白话小说原出於佛教讲经。唐代佛教与俗讲之关系问题,前贤多有发明,如

本文则稍异其趣。窃以为佛教由讲经向俗讲的流变,非特西来佛学传播方式本身特点,亦与中土儒、道影响,尤其是三教竞争之动态大环境攸关,似有未经道出者。谨拈出“三教论衡”一题,略陈鄙见,弄斧班门,以为谈助云尔。 一..

一种独特的中国古代文学类群

古文论精华“复语”目标:中国特色社科文论与人文文论建设

似乎是绕了个大圈,终于回到古文论“复语”的具体目标上来了。对古文论精华“复语”努力的重点我们已经搞清楚了,但“复语”后以怎样的理论形态存在呢?或者我们要以古文论中宝贵的理论资源建构怎样的现代文..

本着本土经验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性的构想

  (一)站在世界的角度激活本土经验   本土经验是民族文学的根基,是发展民族文学的不竭动力,但是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抽象的本土经验,而应本着动态发展的意识,站在世界的角度,激活隐藏在本土经验里美的元素,从而实..

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反思

  本土经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挥的作用是阻碍还是促进,我们无法用简单地言语来总结回答,当时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实状况以及历史背景等因素来蓝,我们应当辩证综合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