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时间不能重来,父母逐渐老去,等父母不在了,很多人才幡然悔悟,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
小时候他犯错,母亲会用家法打他,让他改正错误。
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
母亲很惊讶,问他怎么了。
伯俞回答:“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季羡林离乡八年,最后错过了母亲的最后一面。
后来他在自己的散文《永久的悔》中写道:
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唐代诗人说:“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母亲走了,家乡也不再是家乡,再没有人会嘱托自己早点回家,也再没有人在柴门等待自己回归。
风筝断线,再无归所,人生之痛,莫过于此。
父母年纪大了,一定要多抽出时间陪陪他们。
千万不要因为工作忙而忽视他们,不然很可能成为一生的遗憾。
3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