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容易怀旧。有了万里江山,需要和心爱的人分享。
年近花甲的曹操,决定要把蔡文姬接回中原。
当然,他有非常正当的理由,他说自己和蔡邕关系好,同情他没有子嗣,所以要把蔡文姬接回来。
当真是这样吗?
那可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在那个人命如草芥的战乱年代,断子绝孙的千千万万,他为何偏偏如此在意蔡家?
只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心里忘不了蔡文姬。
曹操派使者,带着无数的金银珠宝,去接蔡文姬。
临行前,他再三叮嘱,要不惜一切代价。和蔡文姬一起被匈奴掳走的女人千千万,只要她们还活着一天,就日日夜夜盼着能够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
但无一例外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除了蔡文姬。
接她回家使臣就在大帐外,等她启程。
虽然这一刻,她曾经无数次盼望,但真到了,她又很纠结。
她已经在这里生活了整整十二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这里已经是她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
她跪在单于的面前,苦苦哀求,能否让她把孩子带回中原,哪怕是带走一个也可以。
单于冷冷地告诉她绝对不可能。
她能够不回去吗?也绝对不可能。
因为她不止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她还是蔡文姬,名满天下的才女,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
即使她自己不走,匈奴赶也要把她赶回去,汉朝抢也把她抢回去。接回她,是大汉朝的颜面。
而匈奴必须给这个面子,除非愿意打仗。
如果她不是蔡文姬,她也许会像其他被掳走的女人一样,终老在大漠之中,就不用承受和亲生骨肉的生离。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