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
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
端午节起源于何时,纪念何人,
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为您推荐
自古以来,
先民就留下许多端午的习俗和故事,
从开始到现在,
端午的传承,历经千年。
..
采艾以为人,
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这是对全家的保护与期许,
愿家人平安健康。
摊开浓香的艾叶,
放上幸福的糯米,
洒上快乐的蜜枣,
捆好如意的绑绳。..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既然选择了远方陌生的风景,
就不得不舍去故乡的那一缕熟悉。..
这最初始最中正的,
或许才是人类渐行渐远的准绳。
带着兰芷清芬
和《楚辞》的苍茫
背负华夏的古老记忆..
粽叶艾草继续着不变的清香,
汨罗江畔流传着动人的传说,
热烈龙舟划动着千年的祈愿,
人们心中深藏着绵绵的思念 。
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物,
一个世代延续的传统,
共同汇聚成一个美丽的名字,..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