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赞(明清小说鉴赏)

焦赞这个草莽英雄,三关诸将称他为“卤夫”,性格“顽梗”。

他率直任情、粗鲁豪爽,但不失朴实可爱;虽然面貌“凶恶”,常常惹祸,但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作战时勇猛顽强。

在焦赞出场之前,先从孟良口中作了一番介绍:“此去六十里外,有山名芭蕉山,山势险恶,内聚强人数百。为首者姓焦名赞,生得面若丹朱,眼似铜铃,两颧突出,有万夫不当之勇。

”“此人性好食人,极其凶恶。将军即领部众同去,犹不能招之而来。”这大体上勾勒了焦赞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焦赞的出场也写得极妙。中国传统小说讲究人物出场,而且人物形象在人物出场时一次固定成型。焦赞出场时,孟良凭结义兄弟之情,劝他归顺六郎。

他不答一语,全身披挂了出来,只说一句:“我认得你,手中铁锤却不认得汝!”孟良见他来得“凶狠”,不敢交战,跳上马回去报告六郎:“此人顽梗,招之不来。”直到孟良用计烧了他的山寨,六郎把他擒住,劝他一同征辽,他才思忖:“天下有这一般好人。若我拿得人来,只一刀,肯相释放?”于是纳头就拜,甘心愿居帐下。

焦赞的出场,他的性格特点就是一次固定成型的。

焦赞这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作者主要是通过他与孟良、六郎的对比描写而塑造的。

孟良与焦赞都有草莽英雄的本色,快人快语,爽朗豪放,但两人的个性特点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孟良劝焦赞归顺六郎,能随机应变,机智乖觉,反衬出焦赞的粗鲁耿直、勇猛无畏。

六郎与焦赞,更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人物。作者刻画焦赞这个人物形象,随时随处以孟良、六郎作对比反衬,这是值得注意的。



焦赞爽直粗鲁,却是粗中有细,爽直中略有狡猾,与他的忠心耿耿、嫉恶如仇相联系,因而粗鲁中显出朴实,狡猾中显出可爱。内奸王钦、奸臣谢金吾为了陷害杨家将,捏造谎言,真宗命谢金吾拆毁天波楼。

令婆佘太君派九妹至佳山寨,催六郎回府。只是在九妹的劝说下,六郎才勉强答应同去。

焦赞果然闹下大祸,乘夜杀了“当朝第一幸臣”谢金吾一家。作者按这样的情节,活画出焦赞的个性特征,人物的对话也是充分个性化的。



在小说中,焦赞曾三次“私离”佳山寨,屡屡成为所谓“三关逃军”,这都是从不同侧面表现他急公好义、嫉恶如仇的品格。加二次是孟良领命潜往辽国盗取萧太后的头发,“偷过番营而去,忽焦赞从后赶上”,孟良见了,恨道:“冤家!你来何也?”焦赞却说:“只因哥哥一个独行,我心不安,特来陪伴。”孟良说:“干此等之事,全要机密,如何同汝去得?”焦赞说:“只有哥哥机密,而我便泄露耶?死便死,定要同去!”孟良无奈,只得答应。第三次是六郎命孟良去幽州望乡台盗取杨业骸骨,被焦赞得知后先期到达,在黑夜中被孟良误杀。

作者有意安排他多次“私离三关”,越是写他“粗鲁”,就越显出朴实;越是写他“狡猾”,就越显出可爱。

焦赞急功好义,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往往容不得片刻等待,立即付诸行动,在暴烈中透出刚直之气。

比如孟良第二次落草后强抢民女,当夜就要“强赘”,六郎与焦赞听得老人哭诉,就在外房等候:“将近二更,金鼓之声大振,一路灯火光亮,人报孟大王来到……六郎与焦赞隔窗张视,私笑语曰:‘他玩侮宪典,害民如此。今晚我们不来,真个被他骗去此老之女。’焦赞曰:‘待我出去打折他一只腿,看他还做得新郎否?’六郎曰:‘汝先出去抱着,待我便来羞他。’焦赞此时气得慌,乃几步跳上厅去,一脚踢倒筵席,两手将孟良紧紧抱住……喽啰正欲向前去打,焦赞、六郎厉声骂曰:‘不顾礼义之徒,缘何这等无耻……’焦赞乃拖孟良出座,指而言曰:‘请汝开着驴眼,看是谁来到此?’孟良灯下见是六郎,慌忙拜倒……”焦赞与孟良是结义兄弟,情同手足,但当他亲见孟良“害民”,“强抢民女”时,立即发作,刚烈无比。在战场上,焦赞暴烈、性急的个性表现得更为充分。杨六郎被辽军包围时,“焦赞一闻本官被围,声震如雷,率兵从左攻进”,辽军纷纷溃退,无人敢当。



杨六郎的忠君观念,他为抗击外敌而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思想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焦赞的言行反衬出来的。比较起来,全书只有焦赞的反抗精神最为强烈。焦赞不仅抗拒朝廷,藐视皇帝,而且无视王法,在他被充军到邓州后,竟“亦逃走了”,“居于邓州城西泗州堂”,自由自在,“官军无奈他何”。后来他又私回三关,走上抗辽战场。焦赞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他甘居六郎帐下,在抗辽战争中舍身忘死,战功赫赫。

显然,焦赞身上有《水浒传》中李逵的影子,焦赞的某些言行与李逵相类,其中不少情节还是套用《水浒传》的。

尽管如此,《杨家府演义》中的焦赞,仍不失为古代小说人物画廊里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为您推荐

海棠冻石蕉叶杯(红楼梦鉴赏)

【释文】: 以叶腊石为主要成分的致密石料,若色彩丰富,质地透明如冻者,称为“冻石”主要产于福建寿山、浙江青田、浙江昌化,可制作印章和工艺品。 清叶梦珠《阅世编》卷七:“图书石向出浙江处州青田县,其精者为冻石也。各种..

攒心盒子(红楼梦鉴赏)

【释文】: 即攒盒,在清康、雍、乾时期十分盛行,小说中也出现多次。 一般为漆盒,多圆形,但亦可制成别式,故小说云“攒盒式样,亦随几之式样”,几则“也有海棠式的,也有梅花式的,也有荷叶式的,也有葵花式的,也有方的,也有圆的,其式不..

捏丝戗(qiāng枪)金五彩大盒子(红楼梦鉴赏)

【释文】: 一种木质彩漆戗金盒。 明黄成《髹漆录》:“金,戗或作戗,或作创,一名镂金。”戗金的做法是在朱色或黑色漆底上,用针或刀尖镂出纤细的花纹,花纹之内打金胶,然后将金箔粘着上去,成为金色或银色的花纹。捏丝乃刻丝、刻..

乌木三镶银箸(红楼梦鉴赏)

汝窑花囊(红楼梦鉴赏)

【释文】: 汝窑,宋代着名瓷窑之一(参见“汝窑美人觚”条)。 花囊,内可贮水,上有圆孔的插花用具。明袁宏道《瓶史》称:“大抵斋瓶宜小而矮……花囊、蓍草、蒲搥皆须形制减小者,方入清供。”又称:“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

大观窑(红楼梦鉴赏)

【释文】: 大观是宋徽宗的年号(公元1107年-1110年)。 大观窑有二说:一指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宫廷自置瓷窑烧造的瓷器,即北宋官窑,窑址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一指饶州景德镇于大观间烧造的窑变瓷器。宋周辉《清波杂志》:“饶州..

雕漆几(红楼梦鉴赏)

【释文】: 以金、银、锡、木为胎,叠涂朱漆,于漆半干时雕镂花纹者谓之雕漆。 邓之诚《骨董琐记》:“雕漆始于宋庆历以后,分戗金和剔红。戗金以细针戗出山水、人物、亭观、花木、鸟兽,以钻钻其空处,谓之攒犀;剔红器朱厚色鲜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