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岳全传》成功地塑造了岳飞这个民族英雄的形象。
可以说,《说岳全传》的思想艺术价值,就在于此。
小说采用七分实三分虚的方法,来刻划岳飞的性格。小说的大部分的艺术描写有史实的依据,但同时发挥了文学的想象,进行艺术虚构。
一开始,小说用一个传说来描述岳飞出世。我佛如来讲经时,女士蝠忍不住撒了个臭屁,恼怒了佛顶上头的护法大鹏金翅明王,他落下来啄死了女土蝠。经过黄河时,又啄瞎了兴妖作怪的蛟精的左眼,啄死了为虎作伥的团鱼精。嫉恶如仇的大鹏鸟,表现了一代名将岳飞的基本品格。
据史料记载,宋崇宁二年(1103)二月十五日,岳飞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治安阳)汤阴县(今属河南省)永和乡孝悌里。岳家世代务农,尚能自给。但政和七年(1117)相州涝灾,岳家又添了吃口(岳飞娶妻刘氏,生长子云),所以岳飞曾离乡背井,去安阳县韩姓大户当佃客。岳飞父亲岳和在儿子二十岁时病故,飞从军中回家奔父丧守孝。他在青少年时,热爱武艺。
十一岁时,外祖父姚大翁请来全县闻名的刀枪手陈广,教岳飞抡刀使枪,岳飞成了“一县无敌”的枪手。后岳飞拜周侗为师。当时,弓弩是主要的武器,衡量武艺的高下,往往看他能挽多大的“弓弩斗力”和射箭的准确性。不满二十岁的岳飞,能挽三百斤(宋朝一斤约合今一点二斤),用腰部开弩八石(宋朝一石为九十二斤半,约合今一百十斤)。
宋朝能开一石五斗弓者,已可称武艺超群,有资格当皇帝的近卫,北宋武士的最高纪录为三石,岳飞的武艺当然是登峰造极了。周侗主要教岳飞射箭,经周侗的悉心教导,岳飞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
《说岳全传》对岳飞的幼年、少年、青年作了生动的艺术概括。岳飞出世三朝,黄水泛滥,母子坐在一只缸里,神话般地从河南到了河北。
岳和淹死,教育岳飞的责任落在岳母的肩上。第3回“岳院君闭门课子”,写岳母教育岳飞读书写字。
第22回“刺精忠岳母训子”,写岳母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她说道:“做娘的……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但愿你做个忠臣,我做娘的死后,那些来来往往的人道:‘好个安人,教子成名,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矣”。
这两回刻划了一个通晓大义的贤母——岳母的形象,并且揭示了岳飞的高尚的道德文化素质与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
小说在表现少年岳飞,集中笔力刻划岳母的同时,又刻划了一代名师周侗。周侗悉心教习,使岳飞成为能文能武的一代英才。
据史料记载,岳飞为了报答师恩,在周侗死后,每逢初一、十五都要上坟祭奠。小说中周侗死后,岳飞庐墓沥泉山表达哀思。《说岳全传》中描写周侗与岳飞情同父子,既表现岳飞成材的渊源,又描述了他的尊师重道的优良品质。
下列情节是作者的文学虚构:岳飞抱着“博个功名,荣宗耀祖”的愿望,顺利地通过县考、院考,但到东京参加考试时,却面临严峻的考验。小梁王柴桂买通三个主考,企图当今科武状元。岳飞不畏权贵,敢于和柴桂比试文才武艺。岳飞与柴桂立下生死文书,枪挑小梁王,与众兄弟闹翻了科试武场。东京比武,使岳飞看到了政治的腐败。比武后,岳飞与众兄弟又杀死太行山金刀王善,以五千人马,打败王善四五万之众,救了留守宗泽,以谢知遇之恩。
但是昏庸的徽宗只封他一个承信郎之职,岳飞的求取功名的愿望破灭了。
岳飞困居数年中,适逢瘟疫,又遭干旱,米粮腾贵。他又拒绝了杨么派来的说客王佐的入伙起义的邀请,与众位生死兄弟划地断交,苦守清贫。虽然他目击朝政黑暗,民不聊生,还是决心尽忠报国(历史上的岳飞背上确刻有这四字)。
青年岳飞的性格,经过数重打击,包括政治上灰心失望,经济上沉重压迫,感情上强烈刺激。他的处境和品格在与王贵、汤怀、牛皋等的对照中凸现了出来。
这里要说明的是,任何时代的爱国主义思想都有特殊的历史内容。封建时代的历史人物,他们的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与尊重皇权的观念往往交织在一起,对岳飞来说,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思想与忠君观念是统一的。这点必须从历史条件上加以理解。
岳飞的性格在抗金斗争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枪挑小梁王时,岳飞的目标主要是博取功名,后来他进一步确定了以忠为核心,忠与孝统一的思想,在抗金斗争中,岳飞的忠有了深刻的历史内容,他的目标是直捣黄龙,恢复中原,迎徽、钦二帝回朝。
岳飞的以忠为核心的性格形成与深化,离不开独特的环境。
靖康年间,金兀术兴兵入境,宋兵不敌,虽有忠臣良将,如陆登、张叔夜、韩世忠、宗泽、李纲等等,但敌强我弱,徽宗昏庸,钦宗无能,更有张邦昌、刘豫等奸臣贼子祸国殃民,终倾社稷。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岳飞起用于复国之初,首战带八百儿郎,杀退金兵五千;再战,在青龙山打败十万金兵,差一点活捉金国大太子粘罕。岳飞与金兀术之间有三次大战役:爱华山之战,岳飞神勇善战,与金兀术交战七八十回合,兀术伤败,被阮良擒住;牛头山之战,岳飞与韩世忠等协同作战,追赶金兀术,兀术败走黄天荡,向韩世忠乞命;朱仙镇之战,岳飞运筹帷幄,先派人策反陆文龙,又运用新的战术,以钩连枪破金兵的连环马,然后全线出击,大败金兵,金兀术自尽未亡,宋金战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纵观三大战役,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复杂。作者在写爱华山之战时,主要突出岳飞的神勇无比与高强武艺,写牛头山、朱仙镇之战时,则更突出岳飞的智谋韬略与指挥才能。通过三大战役与一系列的战争描写,鲜明生动地表现出一代名将、统帅的基本特征。
在刻划岳飞的性格时,小说一再渲染岳飞的民族大义和统帅风度。岳飞曾几次奉诏平定起义队伍,他对着名的起义将领如杨虎、杨再兴、余化龙、王佐等,以民族大义为重,求才若渴,团结抗金,结为兄弟。特别是原杨么部下的王佐,几度设计要害死岳飞,岳飞一次金兰会,一次探君山,都是为了收服王佐,他终于使王佐归宋。后来王佐自我伤残,诓骗金兀术,报“铁浮陀”信,策反陆文龙,建立奇功。岳飞忠厚待人,不计私怨。
戚方打死王佐的儿子,破坏了岳飞的部署,岳飞执行军纪,责打戚方,戚方两次向岳飞射暗箭,岳飞发觉,在义正词严责备戚方后,还放他一条生路。这个感人至深的情节,生动地表现了作为三军统帅的博大胸怀。岳飞待己严,待自己的亲属严,岳家军纪律严明。岳云年少气盛,初到军中就打碎免战牌,岳飞不顾亲生骨肉,要执行军纪杀死岳云,然而他对部下关怀备至,像父兄一样爱护将士。
藕塘关总兵金节要把妻妹嫁给牛皋,牛皋急得骑马离去,岳飞亲自为牛皋送亲,并且下令道:“从今日起,把‘临阵招亲’这一款革去。……况这番往北路去迎二圣,临阵交锋,岂能保得万全?若得生一后嗣,也就好接代香烟。
史料记载,南宋时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十分激烈,岳飞曾一反武不议政的惯例,建议高宗立太子,并严词批评秦桧,正当宋军抗金取得重大胜利之际,高宗却收回三大帅兵权。岳飞曾请求辞职归里,未获准许。当时金国提出以杀害岳飞为先决条件,订立和议,他们通过内奸秦桧,要挟高宗。于是制造了以“莫须有”为罪名的冤狱,岳飞屈死。
小说以岳飞被害,深化岳飞的性格。朱仙镇大捷后,高宗一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
韩世忠等劝岳飞不可轻自回兵,岳飞对自己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但限于历史条件,不愿抗旨。他在临行前对众将交待了后事:“圣上命我进京,怎敢抗旨?但奸臣在朝,此去吉凶未卜。我且将大军不动,单身面圣,情愿独任扫北之事。倘圣上不听,必有疏虞。
众兄弟们务要戮力同心,为国家报仇雪耻,迎得二圣回朝,则岳飞死亦无恨也。”岳飞将兵权交给牛皋、施全,单身回到临安。岳飞在狱中,写信召岳云、张宪,张保、王横为岳飞尽义等等,这是作者为渲染岳飞对赵氏皇朝的愚忠而作的虚构,这是艺术上的败笔。史实是张宪、岳云先于岳飞坐冤狱。
但是岳飞在狱中,胸怀坦荡,大理寺正卿周三畏对冤情有所觉察,挂冠而去,是有一定的史实依据的。历史上的岳飞坐冤狱时,御史中丞何铸,曾在秦桧前力辩岳飞无辜,大理寺正卿周三畏,只判岳飞徒刑二年,大理少卿薛仁辅、大理寺丞何彦猷、李若朴,都力图保全岳飞性命。
岳飞死后,牛皋、施全率军穿白盔白甲,杀奔临安,岳飞显灵阻止。后施全在众安桥行刺秦桧,又被岳飞阴魂扯住他的两臂,以致未果而被擒牺牲,这都是为了显示岳飞的愚忠。
作者这样着意渲染,力图使岳飞的形象更合封建道德标准,客观上却损害了岳飞的形象。
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小说的作者在塑造岳飞形象时,始终把岳飞当作汉民族传统道德的体现者,集全忠全孝全义于一身。
因此,在评价这个文学形象时,应该掌握传统伦理学的历史内容。
岳飞与金兀术、秦桧的对立,在岳飞死后还存在。
岳飞的肉体被秦桧一伙消灭了,但是他的巨大影响还存在着。“柴娘娘恩义待仇”、“苗王洞岳霖入赘”,“黑蛮龙提兵祭岳坟”,全民(包括他的昔日的仇家)纪念岳飞,兄弟民族同胞也怀念岳飞,而对于秦桧则神人共怒。
东窗事发,岳飞平反,这是岳飞与秦桧对立的结果。宋、金之战的结局是岳家军将领牛皋生擒金兀术,气死了金兀术。
第84回卷首诗中写道:“世间缺陷甚纷纭,懊恨风波屈不伸。最是人心公道在,幻将奇语慰忠魂。
”小说后半部,作者的文学虚构与艺术想象,归根到底是为了表现岳飞的精神力量及其在金体人民中的影响。
纵观《说岳全传》,小说以岳飞精忠报国为中心,多侧面地表现岳飞遵依母教,尊敬师长,与众兄弟肝胆相照,对国家民族忠贞不二,对敌人毫不妥协的性格,描写岳飞在家庭,岳飞在军队,岳飞在狱中的不同场合的表现。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和限度,以岳飞的军事生活为重点,多层次地表现这位中华民族英雄、着名统帅的精神风貌。小说善于将岳飞放在抗金将士中,用众位抗金将领烘托岳飞,更将岳飞置于金国统帅兀术与汉奸卖国贼秦桧、张邦昌一伙的对立面,在对比与错综复杂的争斗中来表现他,让岳飞的性格不断地在挫折与考验中鲜明地凸现出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