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传(明清小说鉴赏)

传奇小说。

今见《虞初新志》、《情史类略》等书。明崇祯间抄本有“万历壬子秋仲,戋戋居士所写《小青传》一行题识。据此可知,此传写于万历四十年(1612),即小青夭折的当年,作者为戋戋居士。但戋戋居士究竟是谁,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钱谦益《列朝诗集》羽素兰(按指无锡翁宪祥之女翁孺安,见冯舒《海虞妖乱志》)传中略谓:“又有所谓小青者,本无其人。邑子谭生造传及诗,与朋侪为戏曰:“小青者,离‘情’字,正书‘心’旁似‘小’字也。或言姓钟,合之成‘钟情’字也。“以事出虞山(常熟),故附着于此。”此说较为可信。

但谭生一名是否也是影射,不得而知,其名字、生平未见记载。

本篇写扬州少女冯小青才色双绝,斌性温淑,被卖给杭州冯姓豪华公子为妾。嫡妻甚悍妒,一再欲置小青于死地。

冯家有戚属杨夫人,曾向小青学奕,对小青的处境很为同情,想帮助她另寻出路。但小青认为自己受苦是命中注定的,不愿再有越礼之行,而为来生增加罪孽,言行反而更加谨慎。但嫡妻对她却更加刻毒,并把她软禁于西湖孤山别业,不许她同公子随便接触。公子对此也置而不问。

小青终因孤苦抑郁而身染重病。嫡妻又想乘机把她鸩死,小青已有觉察,为了“质本洁来还洁去”,不肯服药。

在病势垂危时,她将自己诗稿焚毁,并请人画像三幅,将第三张供于榻前,一恸而绝。年仅十八岁。



小青夭折的年龄与明末着名才女叶小鸾相同。但二人的悲剧性质有所不同。叶小鸾是名门闺秀,她的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用今人的眼光看,顶多只能归咎于当时医学的落后。小青是小家碧玉,她的不幸,是一种社会的和性格的双重悲剧。

所谓社会性的悲剧,是指当时号称佳丽地的扬州盛行着“养瘦马”(指蓄养和转贩幼女、少女)的恶习,致使许多美女成为一种商品,不合理的封建的婚姻制度,致使一些婢妾成为一种玩物或任人宰割的贱物。所谓性格性的悲剧,是指小青那种在宿命观念支配下的听天由命的软弱性格,使她不能自拔。即使在有人援手的情况下,她也不肯越过雷池一步。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使她像明末的那些富于反抗精神的风尘侠女,也未必能摆脱掉被人吞噬的命运。

这种情况,在余怀的《板桥杂记》中多有记载。因此,归根结底,这还是一种社会悲剧,是封建制度的罪恶。

因此,小鸾的早亡令人惋惜,小青的夭折则令人悲愤。作者对小青的不幸遭遇,是怀有满腔同情的,在描叙的同时,还不时用抒情性的插语,来发泄其哀悼、不平之气。这种写法,在一般的传奇小说中是不多见的。

读来好像不是用墨汁而是用泪水写成的一纸控诉书,有良知的读者不能不为之感动。张潮有评语说:“红颜薄命,千古伤心。读至送鸩、焚诗处,恨不粉妒妇之骨以饲狗也。

”可以说道出了数百年来许多读者的共同心声。

本篇是唐人《长恨歌传》那样的前传后诗式的“诗传”体传奇。全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传文,第二部分是“焚稿”,即小青的诗文残稿,第三部分是作者的附语,这附语只有少量评论性的文字,主要是补写了小青的一些生活细节,使得小青的形象更为饱满。如用记传体传奇来衡量,这样的结构,似乎不够尽善尽美。

因此,不久便出现了支小白、陈翼飞等人的改写本。其改法,主要是把二三两部分的内容,或者删去,或者穿插到第一部分中去。

这样一改,结构确是比较匀称了,但内容却显得单薄了。因此,后世流传较广的仍是原作。

本篇不仅文笔侧艳,叙事生动,还善于通过精采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特点。如对小青的所谓“影恋”,有以下这些描写:(一)请人画像。画完第一幅,小青认为只得形似而未得其神似,因此又画了第二幅。对于第二幅,小青认为虽得其神,但风态未能流动。

于是,小青便强支病体做各种活动,请画师细心观察、揣摹,这才画出了比较满意的第三幅。并将第三幅供于榻前,焚香设酒而奠之。(二)顾影自怜,与影对语。

如传中说:“姬好与影语,或斜阳花际,烟空水清,辄临池自照,对影絮絮问答。婢辈窥之,则不复尔。但微见眉痕惨烈,似有泣意。

”(三)以诗文抒写情怀,这相当于“内心独白”。如绝句:“新妆竟与图画争,知在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清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如书翰:“罗衣压肌,镜元干影,晨泪镜潮,夕泪镜汐。”经过这样的反复渲染,小青的“影恋”这种独特的心理,就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这种心理特点,主要是由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所造成的。

据笔者所知,写“影恋”者不止此篇,较早的有《牡丹亭》,在清代,有乐钧《耳食录》中的《邓元影》、俞国麟《蕉轩摭录》中的《唁影》等,都写得各具特色。

这篇传奇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之深大约只有《莺莺传》、《娇红传》等少数名篇,才能与之媲美。先说创作方面。文言小说,除上举者外,还有朱京藩的《小青传》,《女才子传》中的《小青》篇,《萤窗异草》中的《狐嫁妾》篇,《小豆棚》中的《小青》篇,《浇愁集》中的《爱爱》篇,《遁窟谰言》中的《莺红》篇等,其中有的是改作,有的是仿作,有的则是翻案文章。由此可见,文言小说家们对这篇作品是很感兴趣的。白话小说有《西湖佳话》中的《梅屿恨迹》、《孤山雨梦》等。这里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红楼梦》后四十回。在后四十回中,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与小青有某些相似之处,这且不说,其“潇湘惊梦”、“颦卿绝粒”、“焚稿断情”等章节,都依稀可以看到《小青传》的影响,而且直接引用“瘦影自临清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这两句名句。

《红楼梦》的其他续书如《后红楼梦》等,也常引用小青的故事。

演小青事的古典戏曲有十余种之多,较着名的有徐士俊的《春波影》、朱京藩的《风流院》,吴炳的《疗妒羹》等。

曲艺方面,像弹词《果报录》,木鱼书《二荷花史》等作品中,都有小青出场。在诗文中,小青事则成为常见的事典,陈文述所辑的《兰因集》就是专收有关小青的诗文作品的。

次说学术研究方面。《小青传》问世后,很快便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注意。他们着重探讨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作者是谁;二是小青等人有无原型。

说法很多,这里不能一一引述。

民国间,潘光旦着有《小青之分析》一书,是用弗洛伊德学说来分析小青的心理特征的。后来,他又翻译了霭理士的名着《性心理学》,也多次引《小青传》做为注例。



为您推荐

海棠冻石蕉叶杯(红楼梦鉴赏)

【释文】: 以叶腊石为主要成分的致密石料,若色彩丰富,质地透明如冻者,称为“冻石”主要产于福建寿山、浙江青田、浙江昌化,可制作印章和工艺品。 清叶梦珠《阅世编》卷七:“图书石向出浙江处州青田县,其精者为冻石也。各种..

攒心盒子(红楼梦鉴赏)

【释文】: 即攒盒,在清康、雍、乾时期十分盛行,小说中也出现多次。 一般为漆盒,多圆形,但亦可制成别式,故小说云“攒盒式样,亦随几之式样”,几则“也有海棠式的,也有梅花式的,也有荷叶式的,也有葵花式的,也有方的,也有圆的,其式不..

捏丝戗(qiāng枪)金五彩大盒子(红楼梦鉴赏)

【释文】: 一种木质彩漆戗金盒。 明黄成《髹漆录》:“金,戗或作戗,或作创,一名镂金。”戗金的做法是在朱色或黑色漆底上,用针或刀尖镂出纤细的花纹,花纹之内打金胶,然后将金箔粘着上去,成为金色或银色的花纹。捏丝乃刻丝、刻..

乌木三镶银箸(红楼梦鉴赏)

汝窑花囊(红楼梦鉴赏)

【释文】: 汝窑,宋代着名瓷窑之一(参见“汝窑美人觚”条)。 花囊,内可贮水,上有圆孔的插花用具。明袁宏道《瓶史》称:“大抵斋瓶宜小而矮……花囊、蓍草、蒲搥皆须形制减小者,方入清供。”又称:“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

大观窑(红楼梦鉴赏)

【释文】: 大观是宋徽宗的年号(公元1107年-1110年)。 大观窑有二说:一指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宫廷自置瓷窑烧造的瓷器,即北宋官窑,窑址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一指饶州景德镇于大观间烧造的窑变瓷器。宋周辉《清波杂志》:“饶州..

雕漆几(红楼梦鉴赏)

【释文】: 以金、银、锡、木为胎,叠涂朱漆,于漆半干时雕镂花纹者谓之雕漆。 邓之诚《骨董琐记》:“雕漆始于宋庆历以后,分戗金和剔红。戗金以细针戗出山水、人物、亭观、花木、鸟兽,以钻钻其空处,谓之攒犀;剔红器朱厚色鲜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