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画像砖是建国以后才大量发现的,成都平原号称天府之国的鱼米之乡,自然也是地主豪强聚集的地方,因此,这里有大量画像砖发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画像砖与画像石不同,它是用粘土模印烧制而成,印模上阴刻的线条和凹入的体面,在砖面上成为劲力飞扬的阳线和凸起的浮雕。这种线面结合、富于变化的特点,使画像砖的艺术语言与画像石相比显得相对细腻丰富。而从内容上看,由于四川画像砖主要用于地下墓室的装饰,更多表现为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庭院宅第、山林田泽、汲卤煮盐、舞乐杂技、车马出行、弋射渔猎等等,都有非常丰富生动的表现。它像一面镜子,既反映了地主阶级穷奢极侈的剥削生活,也再现了天府之国丰泽温馨的自然气息和生气勃勃的人间情调。
成都扬子山出土的《弋射收获画像砖》是一件非常出色的作品。在一块砖面上,分上下两个画面,其上描绘的是池边弋射,其下则是田间收获。
射猎在原始时代是人们维持生存的重要手段,但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汉代,却是有闲阶级带有练武性质并乐于从事的游乐活动。《弋射图》表现的正是这种活动中具有喜剧性的瞬间情节。图中池塘水波涟涟,群鱼游动,早熟的莲蓬高高挺立水面,尚未凋谢的数茎莲花还保持着绰约的风姿;一群猝然惊觉的水凫有的急速游避,有的仓皇飞散,从它们那慌张失措的动态中,似乎可以听到伴随翅膀的搧动发出的慌乱叫声。池畔两位猎入引弦搭丸,仰天而射,他们那侧身跪地的健美身姿,既暗示了小心翼翼接近猎物时的姿态,同时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水凫惊起的瞬间,猎手无暇选择,迅即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以期一发即中的心理特点。整个画面无论猎手或水中飞禽,都处于由静变动的瞬间变化中,充分地传达出郊野射猎那种弛张变化、惊险迭出而又轻松活泼,饶有兴味的生活节奏。
《收获图》则表现了一种劳动的诗意,在横幅构图中,五位农夫正在挥镰收割。其中左侧的一组三人弯腰小心翼翼地割取稻穗;另一人则荷担提罐,看来好像是一位送水未归,被这丰收场面吸引得暂时立看片刻的农妇。右侧一组二人高高地举起镰刀砍割稻茎。两种对比强烈的动作幅度正好形成了画面明快的节奏,它既是辛勤而又欢快的劳动生活写照,也是画像砖的作者朴素真挚的情感的流露。
除此之外,画像石、画像砖中也有一些迷信色彩的内容。但这些刻印在石、砖上的形象画卷所展现的那种大胆想象的浪漫境界和纵览古今的广阔视野,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汉代雄大恢宏的时代精神;而贯穿于所有作品系列中的那种张扬飞动及不可遏止的运动节律,也正是由早期封建社会那种动荡不安的变乱所孕育的社会心理的投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