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石狮一直是一种压邪镇魔的瑞兽。狮子原产于非洲、南美和西亚。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后,狮、象、孔雀等作为贡品而相继传入中国。东汉以后,由于佛教在我国的传播、盛行,狮子作为护法的灵兽,在佛教洞窟艺术中出现。自隋唐时期开始,石狮雕刻成为守护在陵墓前的一个雄强威武的角色。
在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西北的梁山),石蹲狮的造型如金字塔,两足前伸,斜撑着巨大的躯体,圆睁的双目与微启的方口显示着雄视一切的气魄,然而就唐代陵墓雕塑中的狮子形象来说,最有代表意义,最为杰出的则是顺陵的石立狮。
顺陵是武则天之母杨氏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附近。在陵墓南面的前门外有一对巨大的石立狮,其中左侧的一躯最为杰出,人们一般所说的“顺陵石狮”指的就是这件作品。这座石立狮高3.05米,长3.45米,座高0.4米,狮与座都是用一块巨石雕成。石狮作阔步前进的姿态,昂首挺胸,张口怒吼,气势极为豪迈雄强。但雕刻匠师们并非只是强调外在的动态,而是更为巧妙地把石狮处理为狮子在阔步行进中稍作停顿,头部微微转向右侧,正是昂首四顾的瞬间。这种动中有静、威猛中有安详的形态体现了雕塑艺术中高度的概括手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把石狮设置于陵墓前,既有守护之意,也是陵区建筑空间布局中的一种装饰,以加强陵墓建筑群神圣、尊严、凛然不可侵犯的气氛。因而,作者并没有摹拟自然界狮子的生理结构和凶猛的野性,而是最大限度地夸张它的粗壮浑厚的形体,如以单纯洗炼的整体感雕凿出生动有力的外轮廓。为了突出表现狮子的威猛,还特别强调了狮子的粗壮、锐利的脚爪。当你站在它面前仰首观看时,不能不被那种气吞山河的威武气概所征服。
到了元代、明代以后,狮子雕刻更广泛地安置于庙堂、宫殿、住宅的门庭前,但大多已经没有了威武雄壮的气势,而趋于玲珑秀媚,作吉祥喜庆的装饰了。值得指出的是,在过去的旧中国,还出现过一种非常写实、逼真的狮子形象,如上海市政府大楼(解放前的汇丰银行)前的两座铜狮子,在气势上和艺术审美上,更是无法与唐代顺陵石狮相比。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