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妙惟肖的佛教石窟造像

大约是在公元1世纪,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了中国。

佛教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思想,这对于饱受煎熬的劳苦大众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它告诫人们忍受现世的苦难,以便能获得来世的幸福。这正是历代统治阶级安抚民心的灵丹妙药,它一味颂扬的“大慈大悲”以及“修功德”、“做佛事”等思想又是削弱人们反抗的“麻醉剂”。

自东汉开始的战乱、分裂的大动乱时代,在血泪交横的苦难中呻吟的人们,是无法抗拒宗教的诱惑的,佛教除了通过经书、教义向人们进行宣传之外,还利用各种艺术形式进行潜移默化的宣传作用。石窟造像正是佛教艺术中现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流传最为普及的一个主要内容。

石窟艺术最早起源于印度,它是指一些佛教徒离开尘世的喧嚣,钻进深山老林,在石崖上凿洞而居的一种建筑样式。人们可以终日坐在里面修身养性,也可以在里面围绕着佛像进行礼拜活动。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石窟也就遍布于丝绸之路和黄河流域。

在山崖石壁上开洞造像是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的工程。当我们今天巡视着那些石窟组群,面对着那些或以雄伟或以精美令我们叹为观止的造像,我们便会被人类所曾有过的因苦难而催生的虔诚与坚毅所撼动,我们还会沉浸到美的沉思中去。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宗教的迷雾被驱散以后,艺术的魅力便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为您推荐

藏传佛教美术在河西走廊的发展②

  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正是这样的背景赋予了河西走廊藏传佛教的美术以丰富的内涵,因此能够总结出,促进文化艺术不断发展的有效推动力量就是多元文化和民族文化艺术之..

藏传佛教在河西走廊的发展特点②

  随着藏传佛教进入河西走廊以后,藏传佛教文化在当地就快速传播开来。在藏传佛教文化传播的过程当中也逐渐的形成了很多重要的具有特殊的佛教美术作品,例如敦煌莫高窟、炳灵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等保存的塑像、壁画..

盛、中唐百余年的鼎盛发展期开元、天宝年间是盛唐的历史,唐代佛教寺院壁画

开元、天宝年间是盛唐的历史,唐代佛教寺院壁画也于此步入了它的鼎盛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大唐的政治趋于稳定;“风雨时若,人和岁稔。”〔22〕经济得以长足发展,“是时海内富实,斗米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③三钱。绢一匹,钱二百..

汉译佛经对我国佛教美术的影响②

佛教美术理论概述②

  在佛教的理念中,物质世界的本性为空,一切有形的存在都是因缘和合。佛教美术的诞生好似“缘起”,其本质为“性空”。色即是空,但又不能完全离色,所以在佛教中,就给表现形色的美术赋予了一定的宗教特质,对于宗教给人们构建..

惟妙惟肖的佛教石窟造像

大约是在公元1世纪,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了中国。 佛教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思想,这对于饱受煎熬的劳苦大众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它告诫人们忍受现世的苦难..

敦煌莫高窟壁画等北朝佛教美术-敦煌莫高窟简介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古代美术的重要宝藏之一。 敦煌县在今甘肃省西北角,在汉、唐时代是一繁盛的城市。其繁盛起来的原因是和它的地理位置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从兰州经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