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向教育界提出一个新的课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通过素质教育培养,使学生会做人、会读书、会生活、有特长。
那么,怎样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素质呢?我校以美术教育作为突破口,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统一教师思想认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的同志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想法,他们把美术教育与语、数教学对立起来,认为只有语、数成绩上去了,才能重视美术教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一次教育思想的大讨论,在“怎样全面理解教育方针”、如何正确评价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学校教育应把美术教育摆在什么位置”、“如何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素质”等一系列问题上达到了共识,为美术老师全身心地投入美术教育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二,安排专职教师。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和教师的特长,我们挑选了学有专长的光永政同志担任专职美术老师。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村教师,不但有较为扎实的美术功底,而且有乐意奉献的敬业精神,他凭着对教育工作的执着追求和对美术事业的无限热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美术工作中去,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
第三,开展业务培训。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先后组织了两期农民画培训班。聘请文化馆的行家担任辅导,让美术老师和学生骨干同时参加培训,从而找到了儿童画与农民画的相通之处,摸索出学校儿童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为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提供了借鉴。
第四,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教法是从模仿到模仿,过早地讲究技法,提倡逼真。这种成人化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孩子们的童心,严重影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小学教学的特点,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模仿型教学法,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时代要求的综合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造,因而学生的画构图饱满、装饰性强、造型稚拙、构思奇特,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富有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就连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先生观后也大为赞叹:“天真童心,呼之欲出!”
第五,组织兴趣小组。我国目前小学美术课课时有限,每节课又只有40分钟,而且在课堂上,教师只能围绕教材上课,其内容范围比较狭小,再说,它要照顾全体学生,往往深度不够,因此,爱好美术的儿童已不满足于课堂教学。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而我们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和教师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兴趣小组。挑选的对象,主要是看学生对美术是否爱好、绘画有没有耐心,对色彩的感受如何。就这样,我校兴趣小组队伍不断壮大,优秀作品也日益增多。到1991年,总人数扩展到106人,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0%。教师主要通过课间和午间进行指导,必要时还利用假期辅导。通过兴趣小组这个阵地,我们培养了一大批钟爱美术的小画家,获得了美术教育的大面积丰收。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1年5月以来,我校培养的300多名小画家创作的1000多幅儿童画,在参加区级以上各类少儿书画大赛中,共有195幅作品获奖。其中国际大奖1幅,国家级40幅,省级59幅,市级49幅,区级465幅,有的还到国外展出,或被刊登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去年11月,我们还在北京“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成功地举办了一期“田野之歌”儿童画展,国家教委、文化部的领导以及首都部分画家观看了画展,并作了很高的评价。《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文汇报》等20多家报纸和上海东方台都对此作了介绍。
回顾这条成功的路,我们的经验是,只有从培养学生素质出发,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开创办学特色。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