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和正常生活的行为准则,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的基础道德。因此,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意识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契机,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前提,把公德意识教育渗透在中师美术教学过程中,从而发挥了本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和课堂教学优势。
一、优化学科课程,立足渗透
针对中师美术学科中欣赏、绘画、图案、工艺四大课业的特点,为了渗透公德意识教育,在教学内容上,首先根据现有教材,深入挖掘整理社会公德教育资源,选择、充实具有时代精神的教学内容,并注重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挖掘教育素材,结合审美活动,找准公德意识教育的切入点,力求使教材内容与教学结构辩证融合,使知识传授、技能开发和人格陶冶三者同步提高。
如欣赏课教学,首先选择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我国古今绘画作品为主要欣赏教材,把具有现实主义教育意义的优秀美术作品与社会道德规范相关的内容和课堂审美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从审美心理出发去感受艺术作品与人生相对应的形式,体验作者的审美经验,获得艺术形式的象征意义。如《艰苦岁月》、《父亲》、《白求恩在中国》、《人民和总理》、《愚公移山》、《粒粒辛苦》等优秀的美术作品中所深刻反映出的忧国忧民、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怀,其感染力是对学生进行公德意识教育、树立道德观念、培养健康情感的武器,从而使欣赏教学真正成为意识明确的审
美教育活动。
在绘画教学过程中,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把美育重点放在情感的体验上。如围绕色彩教学,有意识地针对人口、资源、环境、健康等社会行为规范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宣传画临摹和创作,表达他们关心地球、关心人类,关心未来的美好愿望;联系社会现实中的真、善、美,通过收集具有时代价值、典型生动、寓意深刻的漫画、连环画和简笔画资料,让学生编绘美术手抄报,将艺术手法融入思想性之中,寓教于乐,也是一种深化社会公德意识教育的好形式。
结合图案手工课特点,把对社会发展有价值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如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商标图案、广告资料,进行产品包装、广告设计等课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商品价值观念、广告意识观念;通过标志设计教学,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意识、礼仪交往意识;在美术字训练教学中,以“校园文明用语”、“教师职业用语”、“传统伦理道德格言”为主要书写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道德传统,加强职业道德观念,铸造新时代的人生观、道德观方面,得到不少有益的启迪和教育。
二、强化活动课程,重在参与
为了实施对学生公德意识教育的正确引导,结合美术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校与社会两块阵地的教育优势,强化活动课程的功能,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主动参与中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把培育社会公德意识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课外美术活动小组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如“校园艺术节”、“学英模、讲奉献”、“创文明宿舍”、“美化校园”等活动,采取举办书画展览、黑板报比赛、美术知识竞赛、美术小论文比赛等,对学生进行公德意识渗透教育,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为了充分发挥美术科的社会教育功能,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必要的社会公益活动,如“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周”、“教师节”等,针对性地在校内外举办专题展览、绘制招贴画、公益广告、书写宣传标语等;适度地参与文化市场提供的各种艺术欣赏活动,使学生在这些健康、和谐、积极、充满美的气氛里获得极大的精神营养。通过参与,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严守纪律、热爱劳动、尊敬师长、乐于奉献的美德和风尚,使公德意识教育真正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树立教师形象,旨在教化
中师学校以培养合格的小学教育师资为天职,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中师阶段是中师生接受素质教育,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加强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对他们步入社会、学做人师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美术教师在审美教育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自觉意识,既要做美育知识的传播者,又要用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师德和精神风貌去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做人的良师益友。针对中师生的审美观念、审美志趣、人生观念发生改变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的功利性、行为性、自主性,对他们进行言传身教,处处用自己的“形象”去感染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去真正体味“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丰富内涵。比如:事业上的安贫乐教、风度仪表上的端庄大方、言谈举止中的谦让文明、情感交流间的和蔼可亲使公德意识教育在双向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升华”。
长期的美术教学实践,使我深刻感受到爱美是中师生的天性,但由于应试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使他们的爱美之心受到一定的压抑,使他们远离自然美、社会美、人格美,公德意识淡薄这一切提醒我们的美育工作者有责任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启迪学生对美的追求,力求把更多的热忱与爱心、率真与宽容、进取与奉献、责任与使命注入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树立讲文明、讲公德的良好意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