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学在我国已走过十年左右的历程,基本的教学模式已建立: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测评。许多学科在模式的指导下,已提出了各自的达标规程。由于我国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着三个困境:一是教法陈旧,自由式教学;二是师资匮乏,副课式教学;三是教材面广,“观花”式教学,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明显落后。在近五年来,我学习河南新乡市的经验,把小学美术工艺课的达标规程总结为“赏美—知美—创美—感美”。下面以1996年5月我在山头辅导区公开教学《布贴人像》(六年制第六册十课)为例,谈谈有关这种课型的达标规程。
一、赏美
通过欣赏学生上两堂课的优秀作业,从而激发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这既符合直观教学原则,又联系了学生的自身情况,不但增加了优生的自信心,而且消除了差生的畏难心理,触发他们“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的心理活动,鼓励他们“我要学”。边欣赏六件作品,边师生回答,回授纠正,表扬优点,指出不足应注意的地方。从而总结出布贴画的特点。认识达标,布贴就是以各种碎布头为材料,按事先画好的图样,经过分块剪成小块图形,然后拼贴在一起,成为完整的画面。画面图样要力求简练、概括、夸张。布块的选择要恰当。
二、知美
1.欣赏过后,教师告诉学生,我们上两课的创作比较简单,布贴水果和花卉,自由性很大,许多同学做得很好,相信今天仍能学好布贴人像。顺手出示准备好的布贴课题。
2.欣赏范围。引导学生观察儿童头像的表情的表现手法。重点是眼、鼻、嘴的表现手法。
3.出示四张夸张手法绘制的范围小样。用问答法总结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的特点,加深认识。暗示布贴画的过程。
喜(图1):眉眼下弯,嘴角上弯,鼻翼稍宽。
怒(图2):双眉倒竖,眼圆睁,嘴角下弯,鼻唇沟明显。
哀(图3):双眉呈“八”字,眼外角下斜,嘴下弯,鼻唇沟明显。
惊(图4):眉眼拉开距离,眼呈长的半圆,口形呈竖长的椭圆。
4.找一名有表演才能的学生演示表情变化。
观察材料、出示小样及游戏的方法符合小学的认识规律,从而记忆达标。
三、创美
创造美的艺术是师生共同的活动。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会布贴人像,是本课的技能目标,这一过程是达标规程中最重要一环,必须经过教师示范。有的老师采取从头至尾示范一遍,然后让学生练习的方法。这样学生易在某个环节出错,教师又占用了一段较长的课堂宝贵时间。我采取教师示范重点,学生分步创作的方法。我只选择在图1的小样上示范,其余留给学生课外兴趣创作,前后的选料、剪贴要点因为学生已有很好的基础,我不再示范,当第一步剪贴好脸后,我让大家同位互相观察,眼在人面部和耳朵的对应位置,然后让一名学生和老师同台试作,检验学生是否能掌握了儿童“眼睛”的位置和表现方法,轻易攻破了难点。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剪鼻嘴。这样一方面融洽了教与学的关系,增强了学生的模仿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牢固掌握了布贴人像的方法、步骤,便于以后独立创作。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个别辅导、指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当堂完成目标。鼓励初步完成的学生加贴耳、头发、饰物等,优差生都始终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检测和达标同步,这正是美术课的特点,它和文化课的教学规程稍有不同。
四、感美
表扬是老师鼓励小学生奋发进取一种极有效的手段。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抓住机会,选一些好的作品表扬,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师问:“你们的布料从哪儿来的?”生:“”以便培养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和废物利用的好习惯。然后让学生互相欣赏作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寻找美和创造美。
本达标规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整个达标规程中,始终以审美素养的提高为宗旨,美术基本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情感的达
标为终结。从而培养学生德能全面发展。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