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美术创新对于舞台美术的发展十分重要。舞台表演的目的是通过舞台向观众传达表演的艺术内涵和感情,从而引起观众共鸣,因而舞台美术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做好与观众的交流工作,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认识舞台美术的特性,在继承传统审美规律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力度。
(一)注重观照舞台形象的整体性
要做到渲染人物行为与所处环境和情绪节奏上的和谐统一,始终与舞台整体创造同步进行,并且形成戏曲化的舞台画面,做到与灯光、服装、化妆的色彩相融合,绝不能脱离编剧、导演、表演综合创作的轨迹。
(二)以景喻情,情景并举
戏曲艺术在表现人物情感时,向来重视景物的描绘,采用触景生情、借景寄情、托物言志、景随情迁等艺术手法,以求情景交融,从而展现人物此时此地的独特情感。
(三)虚实结合,实虚相生
传统戏曲设置景物的特色是实虚结合,虚实相生。以实的砌末,通过演员的表演动作和观众联想,产生维妙维肖的艺术效果。戏曲景物虚实的基本规律是远虚近实、大虚小实。实者为可视形象,既能独立存在,又能以点带面,诱发观众联想,并加以装饰美化。虚者,是非直观的可视形象,但通过实物和演员的演技,使观众产生“幻象”,达到无中生有,境生象外,画龙点睛的效果。过实则妨害演员表演,尽虚则无舞美可言,戏曲的综合美也就不会存在。戏曲舞美设计,应努力继承和发展其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特性,用实点示景物特征,为演员创造广阔的表演环境,并通过演员的表演,再现时空环境。以虚扩大艺术的境地,“以实带虚,以虚补实,虚实相生”[2]。
意象造型,变易美化。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写意”,且“坦白承认是在演戏”,讲求“假定性”。中国戏曲演出中的景物造型,不是照抄或摹仿自然景物的原形,而是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且进行美化、夸张、变形。假中见真,真中见假,真真假假。在进行戏曲舞美的景物造型时,应继承和发展这种写意的意象造型,抛弃自然主义的摹仿及追求廉价的“乱真”。更要避免让人难以领悟的“抽象”,力求达到似与非似之间的造型效果。为此,需“意在笔先”,“以意造型”[3]并对选用的景物形象进行美化、变易,以适应全剧艺术格调的需求。
总之,当代戏曲艺术剧种多、流派多,形式各异,内容丰富而多彩,其表演艺术也不断向更高层次升华。因而,戏曲舞台美术设计也应追求多变与多样化,赋予景物以新奇和生命活力,使戏曲的综合性艺术达到“红花绿叶两相宜”的境地,增强演出的感染力,使观众享受艺术之美。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