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耕技术的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一定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的使用,极大地节省了社会劳动力,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当时社会制度的变革,促使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
汉代是牛耕技术的普及发展期,东汉时期的农业生产比西汉有所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更为普遍。铁犁和牛耕技术的结合形成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两汉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使两汉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社会经济的一个大发展时期。农耕生活是汉代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王德元汉墓门柱石右边的《牛耕图》中,耕者一手高举长鞭,一手扶铧犁耕地;在牛耕人物左上方,映衬着一幅盘曲大树;画像下方是一片粗壮的庄稼,低垂着沉甸甸的谷穗,寓意耕耘后的丰收景象,堪称人勤牛壮,五谷丰登。令人叹服的是画面没有牵牛之人,可见在当时耕牛已经被养得十分驯服,耕者的驾牛技术也已非常熟练。《牛耕图》画像石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田间耕作的情景,印证和展示了汉代牛耕技术和农业生产的进步。它对当时的农业发展水平,做了很好的描述,成为反映陕北地区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珍贵形象资料。
为您推荐
在影视方面,以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为例,影片开始更多地强调整体格局,要求画面流畅、优美,试图在更大程度上彰显视觉上的冲击力。这跟传统影片显然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影片由于多为动作片,强调体形的移动,要求动作上精确、..
色彩,古已有之,但一直以来关于其产生和发展却众说纷纭,由此充分认识美术色彩的发展历程,对于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和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般认为,美术色彩是勤劳的人民在经历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从1979年的“星星美展”到轰轰烈烈的“85美术新潮”,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没有“星星美展”的开始,就没有“85美术新潮”的兴起。
“星星美展”是诞生于1979年的前卫艺术,而正是1979年的中国已经为中国现代..
随着藏传佛教进入河西走廊以后,藏传佛教文化在当地就快速传播开来。在藏传佛教文化传播的过程当中也逐渐的形成了很多重要的具有特殊的佛教美术作品,例如敦煌莫高窟、炳灵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等保存的塑像、壁画..
在现代社会,传统手工艺面临工业社会冲击。我们既不能放弃民间艺术形式,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以民间美术来简单代替大工业时代的产品,也不能单纯的收藏、封存,而要充分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发展创新,合理利用,使其更好的为时代..
民间美术的发展与民众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随着社会进入现代化, 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自然经济被瓦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机械化、自动化的工业生产方式,已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在这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