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革”十年可以称作“扭曲的年代”,那么在20世纪80年代,则可以称作“回归的年代”。在这一时间段,最令中国本土艺术家感到惶恐和新奇的,应该是对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至后现代语境下的奇特面貌。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亦即所谓的后现代语境中,在艺术上的表现是不同于西方艺术面貌但又与其有深层关系的一种多维状态。“反思”是这一时期意识形态的特点,在文化艺术创作上的表现,就是所谓的“伤痕文艺”。“丑”的因素开始出现在艺术家的画面上。在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过程中,他们开始正确看待“现实丑”。在这一时期,西方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思潮涌入中国,形成新的冲击波。在这种内在反思和外在冲击的激荡中,以西方“现代派”为主导的审美趣味支配着80年代中国本土艺术的具体实践。在这种多因素的干扰和融合中,西方艺术对“荒诞”的表现也开始出现在中国油画家的作品中。
如果说八十年代的美术探索还局限于照搬外来形式和审美趣味的话,那么在九十年代始,对外来形式的借鉴和新话语的创造则是渐渐地成为自觉的和内在的需要。至现在,中国油画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与世界艺术尤其是西方后现代艺术的新思潮相互碰撞,在各自的维度中独自发展又相互融合,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风貌。在审美趣味上“和谐美”、“丑”、“荒诞”等亦散发着各自独特的魅力并多元化的发展和延伸。
结论
纵观油画“中国化”的百年发展历程,我们在这百年的时空维度中,可以简略地总结出这么一条中国本土油画审美趣味嬗变的发展路线:在20世纪初的古典和谐美至悲剧的崇高的突变,到新中国建国后,由悲剧的崇高走向理想的崇高,发展至20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丑”和“荒诞”的美学范畴。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本土油画在同其他艺术种类的借鉴和融合中展现出多元化共存的审美趣味。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