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共存的审美趣味②

  如果“文革”十年可以称作“扭曲的年代”,那么在20世纪80年代,则可以称作“回归的年代”。在这一时间段,最令中国本土艺术家感到惶恐和新奇的,应该是对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至后现代语境下的奇特面貌。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亦即所谓的后现代语境中,在艺术上的表现是不同于西方艺术面貌但又与其有深层关系的一种多维状态。“反思”是这一时期意识形态的特点,在文化艺术创作上的表现,就是所谓的“伤痕文艺”。“丑”的因素开始出现在艺术家的画面上。在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过程中,他们开始正确看待“现实丑”。在这一时期,西方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思潮涌入中国,形成新的冲击波。在这种内在反思和外在冲击的激荡中,以西方“现代派”为主导的审美趣味支配着80年代中国本土艺术的具体实践。在这种多因素的干扰和融合中,西方艺术对“荒诞”的表现也开始出现在中国油画家的作品中。

  如果说八十年代的美术探索还局限于照搬外来形式和审美趣味的话,那么在九十年代始,对外来形式的借鉴和新话语的创造则是渐渐地成为自觉的和内在的需要。至现在,中国油画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与世界艺术尤其是西方后现代艺术的新思潮相互碰撞,在各自的维度中独自发展又相互融合,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风貌。在审美趣味上“和谐美”、“丑”、“荒诞”等亦散发着各自独特的魅力并多元化的发展和延伸。

  结论

  纵观油画“中国化”的百年发展历程,我们在这百年的时空维度中,可以简略地总结出这么一条中国本土油画审美趣味嬗变的发展路线:在20世纪初的古典和谐美至悲剧的崇高的突变,到新中国建国后,由悲剧的崇高走向理想的崇高,发展至20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丑”和“荒诞”的美学范畴。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本土油画在同其他艺术种类的借鉴和融合中展现出多元化共存的审美趣味。



为您推荐

审美能力的培养及创造能力的增强②

  好奇心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老师应正确指导学生的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注重审美素养的提高②

  美术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就在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审美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

我国民间文化的审美特点②

  要想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应用我国民间文化元素,首先要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审美特点和形态概念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负责现代舞台美术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只有对我国民间文化有所了解以后,才能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将..

中原民间美术的审美意涵②

培养审美的眼睛②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在自然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地球上诗意地栖居,这是每位老师的愿望,更是新课..

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②

  美是合乎生活规律的、与其内容和谐统一的、丰富独特的又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且爱美是人的天性,对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

现代审美乡土美术的具体运用②

  审美区别于科学观察,它主要是需要通过一般观察、众人参与、融会贯通、亲身经历等多种艺术活动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过程。通过倾注自身感情、期望的旁观者心中寻找相互适应、相互理解的共同语言,主要需要选取恰当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