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能力的培养及创造能力的增强②

  好奇心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老师应正确指导学生的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空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绿荫荫的树林里结满了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使他们欣慰、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学生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他。例如:二年级学生在欣赏绘画作品《小方巾》时,他们全被小方巾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小方巾的存在,变成了看花。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美术教育应当以审美、表现美为主要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以一定的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学生通过画面欣赏来实现对美术那种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笑话,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流,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最有创新的作业,成功的作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您推荐

适应城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建议②

  (一)加强美术师范生的认知引导   加强核心认知引导是解决认知与动力不足的有效对策。不同的认知决定了不同的行为情感,有怎样的认识就有怎样的行动,对美术师范生来说,角色认知、职业认同、专业认识是必须提升的核心..

城镇化建设对于应用型美术师范生培养的要求②

  (一)增强授课能力培养   1.活用教材的能力   教师在授课中,并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知识 ,而是要尽最大努力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并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能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因此,教师要熟..

毛线创作,锻炼各项能力②

  能力依靠实践才能体现,所以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要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需要给孩子们不断地创造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毛线工艺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可以任意进行塑造,通过教师的启发,幼儿就可以将毛线进行丰富的变化,从..

培养学生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准确地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②

借助观察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②

  想要实现有效的绘画,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工作,以此来掌握好重点额的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到自然界中,通过观察细微的事物,以此来受到自然的影响,并利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来进行创作。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②

  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思维非常重要,如何在绘画过程中提高和激发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启发和引导很重要。就可以从工艺美术课上出发,动手动脑的过程。如学生在学习“小挂件”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独创性②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对鲜艳的色彩有着强烈的好奇新,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着色时,就要让学生从自己的喜好上来进行上色,以此来保持学生的童趣。在着色过程中,一些学生很容易出现“脏、生”等问题,所以教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