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流甚至不入流的画家。②

  美术评论的市场化与一般的文艺评论还不完全相同,在美术界,稿费和润笔与供需关系有相当大的关联,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美术评论的撰写大都出自兴趣和研究需要,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各种拍卖会和艺术博览会大行其道,在对美术作品进行估值时,会将美术评论纳入考虑范围之内,美术评论家自此走向商业化,润笔也成为业内心照不宣的规矩。1992年,国内三十余名美术评论家为维护评论家的权益达成共识并订立公约,约定在应邀撰写评介文稿时,收取千字三百元至八百元的报酬,这成为美术评论市场化最明显的标志,至今仍然能够引起不少争议。

  不同层次的艺术家对美术评论具有不同的需求,但整体而言,稿费的严重不平等、供求关系的不明朗、美术评论家在学术原则和自我约束意识上的缺失、甚至新媒体滥用美术评论的推波助澜都带来了美术评论的恶性循环。美术批评家没有合理的、稳定的、与市场能够平衡的平台,很难展示出评论的公允和本真。

  2、美术评论的“圈子化”现象

  美术评论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圈子化与套路化的固有模式,表面上,美术评论热闹喧腾,四处开花,实际上则空洞无物,乏善可陈。在人员组成方面,甚至已经形成了“固定团”,在重要的美术展示机构主办的美术作品研讨会当中,总能看到相对固定的美术评论团“团员”,几乎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圈子,专门对展览和画家的成就进行认定。

  美术评论圈当中容易形成流水化作业,即在美术研讨会中形成一套流程模式,从主持、嘉宾到权威点评,都已拥有固定的结构或者默契,在进行评论时,往往说的都是套话,这些话放在谁身上都没有错处,完全丧失了学术思想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火花与灵感,而沦为一项麻木进行的过程和背书,其中甚至还充斥了利益输送,形成固化的利益链条,压制年轻的评论家,让本应百花齐放的美术评论界变成众口一词的流派传承。

  3、美术评论的深层次理论问题

  除了社会环境对美术评论带来的影响之外,美术评论界自身也存在理论问题,比如美术评论过度使用西方艺术理论,解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缺少理论支撑等等。

  首先,美术界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格外热衷引进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美术理论,并将其使用到美术评论当中。在进行美术评论时,往往采用西方艺术理论作为参照系,在评论文章中乐于使用视觉心理学、图像学分析、抽象主义、后殖民主义、行为艺术、达达主义、超现实等词语和概念,一味求新求变,盲目追捧西方美术理论,将本土的美学传统弃之不顾,硬用中国的美术作品去套西方的评价标准。与之同步的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遭到解构,被质疑其创作方法的主导地位,否定了近代中国美术的发展,甚至将新时期的反思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也包括进去,为西方美术观点的盛行铺平了道路。[2]

  其次,当代艺术获得高速发展,艺术多元化现象尽情展现。但当代美术理论创新和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理论滞后于创作,导致美术批评面对新的作品和新的思潮时往往只能采取集体失语的现象。当整体缺乏理论支撑时,美术评论要么生搬硬套西方的美术理论,要么勉强进行评论,功底不足,质量不高,没有独立的价值。

  美术评论目前处在“虚热”的发展过程当中,它的盛行和飞速传播之间充斥着不稳定的泡沫。在此期间,需要构建具备中华民族特色和符合当代审美价值的美术理论,重视学术品格和学科建设,建立清晰的评判标准,还需要通过机制体制的完善,保证美术评论者保有自己的学术尊严,重塑美术评论精神。



为您推荐

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②

  后印象主义作为19世纪向20世纪的转折点,具有辉煌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塞尚、梵高两位画家,他们的绘画成果影响到了一个新世纪的美术。塞尚的绘画成就极高,后人称他为“现代主义之父”,其艺术个性在于形式的表现。塞尚曾说..

名画家笔下的人情世态

直到隋唐时代,我国绘画题材的中心始终还是人物。 广义上的人物画包括佛教题材在内的宗教画和世俗人物画;鬼神等神话题材也可纳入宗教画的范围。 魏晋以后,世俗人物画占有更大..

中外著名画家及其作品中国部分画圣——顾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