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延续期——“洋风”②

  随着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新教徒的传教活动大部分来自英国和美国,部分原因是由于新教徒高度集中在这两个国家。同样地,也由于工业革命给讲英语的世界带来了空前的财富和人们旺盛的活力。”1807年(清嘉庆十二年),英国伦敦会派遣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来华。1830年(清道光十年),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oman,1801-1861)受美国公理会委任抵广州。此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相继进入中国南方口岸城市,卷入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旋涡,并开始扮演各自不同的社会角色。
  基督教传教士第四次大规模进入中国,是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分不开的。“1858年和1860年的中法条约使所有基督教徒在华传教的地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条约为1860年以后传教运动的空前大发展提供了合法前提”。这造成了北京基督教教堂建筑在19世纪继续得以发展,进入延续期。此期间的基督教教堂建筑,以折衷主义“洋风”为特征。
  1860年之前,北京基督教教堂建筑屡遭厄运:
  嘉庆十二年(1807年)教会遭到清洗。先是东堂被焚,“大堂虽未焚坍,亦令拆毁,饬修士等尽移南堂居住。”嘉庆十六年(1811年)西堂被毁。道光七年,(1827年)借没北堂,“其大堂则令拆毁。”
  1860年10月25日,中法《北京条约》签订,中法《天津条约》互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廷归还救世堂。1864年,“孟主教复欲于旧北堂地基起建主教座位之大堂。有法人布里耶者,晓于工料,画堵为式。”1865年5月1日奠基,1866年1月1日落成。“此堂虽未建于原址,而堂之名称仍……为‘救世堂’。堂之格局乃照圣教第十三世之时样建成。”
  法国遣使会教士谭微道(Jean Picrre Armand David,又译“达维德”,1826-1900)是着名博物学家,当时“于北堂创设博物馆一所。”人称“百鸟堂。”
  1867年西堂重建。
  1880提开始重建东堂,1884年建成,为罗马式。“大堂计长二十二丈二尺,宽六丈余。高亦如之。堂内明柱计十六楹,每楹俱高五丈有余,径一尺六寸,皆系黑龙江运来之赤松,精坚胜任。堂内望板,皆作穹窿之形,彩绘尽致。堂中之正祭台,俱用意大利亚国拿波里府之五色珉古镌成。台前之短柱,皆以珐琅烧成,璀灿可观。……堂前钟楼三座。正中一座,至地高九丈有余。其正面圆牖框,与它牖各框,及其层檐,与檐下之方柱,皆大理石雕成。堂之全身,皆以上用之城砖砌成。每砖重可

为您推荐

17世纪:初始期——基本为中国传统样式②

  1517年,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之后,新教在北欧取得优势地位,天主教则在南欧进行“革新”,并借助于葡萄牙、西班牙的炮舰向东方扩展宗教势力。因此,由天主教东进开始了基督教第三次传入中国。   为适应天主教势力的扩张,154..

18世纪:发展期——中国传统样式转“洋风”②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法国耶稣会士张诚、洪若、刘应奏请在皇城西安门内所建小堂基础上另赏隙地建盖大堂。康熙四十二年(1903年)“救世堂”——北堂的前身,在中海西畔蚕池口落成。   南堂在救世堂落成之时(1703年)开始..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工艺美术理论发展②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我国一方面积极开发国内资源,一方面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经验,在这种大环境下,80年代以后的中国工艺美术理论发展逐渐分化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对80年代之前的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另一..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中国工艺美术理论变迁②

中世纪的美术辉煌

“中世纪”是指西欧历史上从公元5世纪罗马文明瓦解到文艺复兴这段历史时期。他们认为这段时间在历史上是野蛮、黑暗的,是人类遭受痛苦的时代。但中世纪的艺术也有其独到的成就..

把美带入21世纪─浅谈小学美术课的课堂教学

美,是一种用心灵来感受的艺术。美感是审美意识的基础,审美意识则是美感的深化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劳动不仅创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美。 当今,青少年最喜爱的是什么呢..